【本报讯】印尼烯烃、芳烃和塑料工业协会(Inaplas)要求政府放宽工业盐的进口,以作为氯碱化工厂的运营原料。
Inaplas秘书长法贾尔.布迪奥诺(Fajar Budiyono)声称,他们支持国家实现食盐自给自足,但对于工业盐的供应,其质量、数量和价格必须得到保障。
“目前只有两家大的氯碱企业,即Asahimas和Sulfindo。明年,Chandra Asri的氯碱工业也将需要盐。”
他解释说,这两家氯碱企业的工业盐需求量达到200万吨。预计2027年至2028年,Chandra Asri建设新厂将额外增加100万吨的需求。
这家新厂是Chandra Asri Pacific(TPIA)公司将建设的氯碱-二氯乙烯化(CA-EDC)工厂,目标是在2027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
该CA-EDC工厂是Chandra Asri由子公司Chandra Asri Alkali(CAA)公司开发的第二个一体化石化综合设施的一部分。
该制造设施已正式获得政府支持的国家战略项目(PSN)地位。此事已载入《2025-2029年国家中期发展规划》(RPJMN)及2025年第12号总统条例。
该CA-EDC工厂的总产能为年产量40万吨固体烧碱,或年产量82.7万吨液体烧碱。预计通过减少该产品的进口,每年可节省4.9万亿盾的外汇。
然而,随着政府为支持国家食盐自给自足而计划于2027年停止盐进口,原料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与此同时,目前本地企业无法供应这种工业盐,只能供应食用盐。”
印尼海洋与渔业部(KKP)的规定将于2027年对工业盐实施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在这个方面,石化企业敦促放宽进口。
“我们想要支持食盐自给自足,但只要国内生产商还无法满足300万吨的需求,请求政府提供放宽进口措施,因为这300万吨的量相当大。”
他认为,目前工业盐产业的发展能力只有在印尼东部才能得到最佳发挥。这是基于质量、数量至价格方面的潜力。
“从质量方面来说,需要99.8%以上的氯化钠(NaCI)含量,从数量方面来说,若是300万吨,假设1公顷土地仅产100吨,那么就需要3万公顷土地,这规模不小。”
印尼东部也被认为是合适的地点,因为工业盐的生产需要使用大量海水以及至少长达10个月的旱季天气。然而,他承认该地区存在传统土地权属问题的障碍。
工业盐的短缺将影响氯碱的生产,而氯碱是多种行业的基础原料,包括用于氧化铝、镍、造纸、纺织等行业的烧碱。(l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