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力争2026年实现白砂糖自给 农业部推动糖业复兴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
11月7日,农业部长安迪·阿姆兰·苏莱曼(右二)、投资与下游化部长兼达南塔拉首席执行官罗山·佩尔卡萨·鲁斯拉尼(左二)、农业部副部长苏达里约诺(左一)及国有企业监管局副局长阿敏丁·马鲁夫(右一)在雅加达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
【本报讯】农业部长安迪·阿姆兰·苏莱曼(Andi Amran Sulaiman)表示,政府正全力推动在2026年实现白砂糖自给,这一目标被视为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体系、重振印尼糖业昔日辉煌的重要战略举措。
安迪·阿姆兰在11月7日于雅加达农业部总部出席与投资与下游化部长兼达南塔拉(Danantara)首席执行官罗山·佩尔卡萨·鲁斯拉尼(Rosan Perkasa Roeslani)共同主持的“种植业与加工业下游化项目最终协调会议”后表示:“关于糖的问题,过去我们依赖进口,但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印尼将实现白砂糖自给。”
他介绍说,农业部计划在未来三至四年内,通过提高甘蔗产量与推动制糖工业现代化,逐步实现食用糖供应自给。这一计划不仅是印尼糖业振兴的重要里程碑,也将为国家经济自主与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安迪·阿姆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设定三至四年的目标,实现白砂糖自给,并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印尼作为世界第二大糖出口国的辉煌。当时我们既是出口国,也是主要生产国。现在,我们要把那段荣光重新夺回来。”
他表示,希望通过政府与投资方签署的总额达371万亿盾的农业下游化投资协议,能够在可可、腰果、椰子以及甘蔗等重点领域推动产能提升与产业升级,从而助力实现糖业自给目标。
安迪强调,政府将采取“全产业链推进”策略,加快国家糖业自给进程,从上游至下游全面完善体系,包括种苗改良、种植结构优化、下游加工体系建设及销售环节管理等,确保目标顺利达成。
农业部已制定《国家糖业自给路线图》,明确2028年实现食用糖自给,并在2030年实现糖品全面自给,涵盖工业用糖及生物乙醇原料。
根据农业部2025年初步预测,全国糖产量预计将达290.1万吨,甘蔗种植面积约53.8万公顷。按平均产量实现率95%计算,2025年实际产量有望达到275万吨,创下近五年最高水平。
为加快实现目标,政府将实施“甘蔗再造计划”,到2027年累计改植面积达27.5万公顷,同时配套推广优质种苗、完善灌溉体系与精准施肥政策。除此之外,政府还将推进新增甘蔗种植面积5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20万公顷、合作农户区30万公顷),并建设与复工糖厂共10家,覆盖爪哇及印尼其他主要产区。
回顾历史,20世纪30年代,印尼曾凭借发达的制糖业成为仅次于古巴的世界第二大糖出口国。彼时爪哇岛因高产高效被誉为“糖业之王”,糖产量达300万吨,单产高达每公顷14吨。
安迪指出,随着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国际投资合作的深化,印尼糖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