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 是为保护主义措施寻找托词
-

7月24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中欧企业家座谈会。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介绍了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情况,并就中欧经贸分歧、“产能过剩”等问题作出回应。
郭嘉昆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分别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则与两位欧盟领导人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会晤深入探讨了战略性议题和共同关心的国际热点。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关系应坚持相互尊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等原则,并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巩固伙伴关系定位;二是妥善处理分歧;三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
此次会晤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扩大经贸投资、反对“脱钩断链”,并在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表联合声明,体现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意愿。
双方还同意建立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以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中方表示愿进口更多适销对路的欧洲高质量产品,欧方则被敦促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
针对欧方提出的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中方明确指出,应由全球市场供需关系来评判,而非主观臆断。以电动车为例,中国的产能是在填补全球“绿色缺口”,是贡献而非过剩,该论调实为保护主义的托词。
在补贴问题上,中方强调中国产业政策坚持公平、合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欧盟自身亦广泛采取补贴措施,不应在此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
关于乌克兰问题,中方重申一贯主张政治解决,呼吁通过对话化解分歧,反对以涉俄为由制裁中企。中方呼吁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