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警方刑事调查局特别经济犯罪调查组负责人赫尔菲·阿塞加夫就近期引发热议、甚至让印尼总统普拉博沃震怒的“掺假大米”案件公布了最新进展。农业部披露的212个品牌调查显示,有67家企业涉嫌参与,其中52家为优质大米生产商,15家为中档大米生产商。
周四(7月24日),赫尔菲在雅加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警方食品特别工作组已启动初步调查程序,正在整理案情报告。”刑事调查局还将样本送至农业产后检测标准实验室,目前已有5个品牌的检测结果出炉。
初步调查发现,5个涉事品牌中有3家生产商存在违规行为,均为优质大米品牌。调查人员发现,生产商通过现代或传统设备将不同等级大米混合,并在包装标签上标注虚假质量信息。赫尔菲称:“我们查证涉事企业使用现代化或手工技术,生产不符合包装标注标准的‘优质大米’。”
此案源于农业部长安迪·苏莱曼向总警长和总检察长提交的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对10个省13个实验室的268个大米品牌检测中:85.56%的“优质大米”不达标,59.78%售价超过最高零售价,21%存在短斤缺两。
6月27日,苏莱曼强调:“这严重损害公众利益。”
此前,刑事调查局已对四家生产商展开质量与计量违规调查。涉案品牌包括Sania、Sovia、Fortune等,样本采集自亚齐、楠榜、南苏拉威西等多地。(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