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在资产和投资管理方面的战略臂膀,达南塔拉(Danantara)投资管理机构(又名Daya Anagata Nusantara)正在快速发展。
达南塔拉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机构已获得多项重要授权,从价值数百兆盾的下游项目到国家战略资产的整合。然而,在这些雄心勃勃的举措背后,一个巨大的疑问浮现:达南塔拉的架构是否已充分准备好支撑所有这些重任?
作为继印尼投资局(INA)之后的第二代主权财富基金(SWF),达南塔拉正以灵活、独立和积极进取的全新面貌崭露头角。
本报观察到,达南塔拉不仅瞄准企业投资组合,还将业务拓展至国家实体资产,例如朋加诺体育场、印尼缩影公园甚至包括被央行周转援金(BLBI)没收的土地。
甚至,达南塔拉也开始掌控社会经济项目,例如为300万套民众住房提供融资。本报必须承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飞跃。
此外,达南塔拉的主要支柱之一,即达南塔拉有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声称已准备了22个战略项目,计划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实现。在众多项目中,价值130兆盾的美国模块化炼油厂项目,已成为印尼在与特朗普进行贸易谈判后新经济外交的象征。
据称,达南塔拉还从 12 家外国银行获得了100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承诺。对于一家投资组合仍在发展中的新机构来说,实属难得。
然而,本报也承认,达南塔拉的庞大业务范围会带来非常复杂的治理后果。当一家机构同时管理九家国有企业(BUMN)、一个价值 600万亿盾的下游项目以及国内房地产和旅游项目时,根本问题在于由谁来监管?
对于肩负如山重任的机构来说,透明度和问责制是绝对必要的前提。难怪公职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随后招致批评。
不仅涉及职业道德问题,达南塔拉转型为新型国家企业集团的观点也引发担忧。一方面,这种模式依赖于业务效率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它潜在地创造了一种可能不受制衡机制约束的经济力量。
另一方面,乐观情绪和希望也在增长。积极主动管理国有资产的方式,而非仅仅被动盘存,受到了高度赞赏。参照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 masek)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印尼终于试图摆脱官僚主义的陷阱,将国有资产转化为增长动力。但再次强调,治理是关键。
在国家财政紧张、财政空间日益狭窄的背景下,政府不能草率地将达南塔拉定位为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唯一方案。当发展、投资和社会任务被整合到一个实体中时,当权力与控制欲膨胀时,并非不可能以失败告终。
因此,重新评估达南塔拉作为公共企业实体的治理设计至关重要。该机构不仅仅是政府的工具,更是国家长期经济利益的管理者。如果秉持精英管理、效率和财政纪律的原则,达南塔拉有望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经济驱动力。
其成败所系,不仅关乎投资项目,更关乎国家治理的未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