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正经历"寒热交替"。在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大规模裁员正冲击着众多行业。这使得劳资关系的稳定变得异常脆弱。
因此,加薪要求再次引发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明年的制定过程或许会更加紧张。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方案来平衡工人和商界的利益。
例如,劳工一方通过印尼工会联合会已提议,将2026年省级最低工资(UMP)的涨幅定在8.5%至10%左右,高于去年6.5%的涨幅。
拟议的省级最低工资(UMP)增幅基于宪法法院第168/2023号裁决所定的公式,该公式考虑了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特定指数。
预计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通货膨胀率达到3%到3.26%。与此同时,同期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5.2%。
同时,所使用的特定指数为1.0%,高于去年的0.9%。该指数的上调实际上是对政府关于贫困率和失业率呈下降趋势这一说法的回应。
显性失业率确实呈下降趋势。然而,如果工资大幅上涨,一些行业反而面临大规模裁员的风险。
过于激进的工资上涨也可能削弱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出口部门,这些部门正面临来自越南、泰国等邻国的激烈竞争。
这意味着,政府确实处于一个两难的政策十字路口:既要确保劳工的福祉,又要避免引发通胀螺旋式上升或牺牲产业竞争力。高昂的劳工工资也存在导致投资从印尼转移到海外的风险。
为了兼顾这些平衡的利益,政府应该采取循序渐进、慎重的政策。工资的增长需要以基于区域生产力的公式为指导。
此外,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由政府促成的三方密集对话,以尽量减少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
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劳资关系,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通过维护劳资双方和谐关系,成功实现最低工资增长的模式。
以德国政府为例,该国通过包含工会和雇主在内的三方体系,成功实现了每两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且由于注重提高生产率的职业培训,成功地避免了大规模失业。
在澳大利亚,当地政府每年根据经济数据审查工资涨幅,涨幅稳定在3%-5%的区间。该国保持着低通胀和稳定的劳资关系,失业率低于5%。
邻国新加坡则采用"渐进式薪金模式",即按行业逐步提高工资,全力支持并持续推行职业培训,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这意味着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最相关、最有效的模式和公式。印尼当然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战略步骤和关键方法。如有必要,可倡议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专门负责基于数据制定工资的公式。
我们希望,在当前经济形势导致劳资关系脆弱的背景下,至关重要的是确保制定一个对工人公平,同时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