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讯】印尼投资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九个月(1月至9月)实际投资额达1434.3万亿盾,同比增长13.7%。周五(10月17日),投资部长罗桑·罗斯拉尼在雅加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数字已达到全年投资目标1905.6万亿盾的75.3%。其中,外商投资贡献了644.6万亿盾(占总投资的44.9%),而国内投资贡献了789.7万亿盾(55.1%),共创造就业岗位195.6万个。
按地区分布,爪哇岛以外的投资占主导地位,份额为51.7%,即741.8万亿盾,而爪哇岛的投资额为48.3%,即692.5万亿盾。
在外资来源国方面,新加坡以126亿美元(31.3%)保持首位,其次为中国香港73亿美元(18%),中国大陆54亿美元(13.5%),马来西亚27亿美元(6.8%),以及日本23亿美元(5.8%)。
按行业划分,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国内投资,均显示出对基础金属、金属制品(非机械设备)行业的主导地位,投资额达到196.4万亿盾(13.7%)。
交通、仓储与通信业位居第二,投资额为163.3万亿盾(11.4%),其次是矿业158.1万亿盾(11%),其他服务业130万亿盾(9.1%),以及住房、工业区和办公楼105.2万亿盾(7.3%)。
在外商投资方面,基础金属行业仍是最大贡献者,投资额为108亿美元,占外国投资总额的26.8%,其次是矿业35亿美元,其他服务业34亿美元,化学和制药行业26亿美元,以及交通和通信业25亿美元。
而在国内投资方面,交通、仓储和通信业位居第一,实现投资额123.9万亿盾(15.7%),其次是矿业101.5万亿盾(12.8%),贸易与维修业76.2万亿盾(9.7%),住房和工业区76.1万亿盾(9.6%),以及其他服务业76万亿盾(9.6%)。
 
外资增速放缓
今年第三季度实际投资额为491.4万亿盾,同比增长13.9%,带动就业吸纳人数达69.6万人。尽管名义投资额有所上升,但较去年同期15.24%的增速有所放缓。当时实际投资额为431.4万亿盾。
从投资构成来看,随着国内投资比重的持续上升,外商投资占比正逐步收缩。第三季度外商实际投资额为212万亿盾,占投资总额的43.1%,这已低于去年同期的232.65万亿盾。这种收缩现象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然显现,当时外商投资额为202.2万亿盾,仅占投资总额的42.3%。
与此同时,国内投资贡献持续扩大。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投资达279.4万亿盾,占总投资的56.9%,高于第二季度的275.5万亿盾。
罗桑承认,从百分比来看确实存在外资增速放缓现象。他指出,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投资增速更快所致。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国内投资因积极因素实现更快增长,另一方面是外商投资确实放缓。但若观察绝对数值,外资仍在增长,只是国内投资增速更为迅猛。”
展望未来,罗桑表示将通过提升印尼劳动力素质、加强法律保障和维护稳定等措施持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他透露政府已推出包括国企实习在内的培训项目。他强调国企实习项目能为迎接外资投入做好人才储备。“以制造业为例,从建设到运营往往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我们正在系统化培养专业人才。谈及印尼人才建设,我们持续通过提升培养、加强推广并提供明确贡献渠道等方式,助力未来经济发展。”
关于国内投资增长,罗桑解释称主要贡献来源于矿产下游化项目,例如阿曼集团及国有企业项目。同时他指出,国内投资者信心提升也为此提供支撑。他表示将持续与商界保持沟通:“因为在发展进程中总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我们始终持开放态度。”
 
国内投资者更倾向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投资部数据表明国内投资者更倾向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而非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点从近五年来外资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可见一斑:2021年国内在该领域的实际投资额仅占14%,随后逐年上升——2022年达20.1%,2023年升至23%,2024年维持在23%。而截至2025年9月,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投资占比已达19.6%。
需说明的是,第一产业投资指原材料开采或生产活动的投资,采矿业即属此列。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包含制造业、加工业及劳动密集型领域在内的第二产业投资自2023年起持续萎缩:国内在该领域的投资占比从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25.4%,2024年进一步跌至23.9%,2025年1-9月已降至22.7%。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投资呈现波动态势:2021年占比64.8%,2022年降至53.9%,2023年微跌至51.6%,2024年回升至53.1%,2025年1-9月达到57.7%。该领域已成为国内投资者在印尼的首选投资方向。(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