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力争成为亚洲碳捕集与封存中心 碳储存潜力可支撑200年
-

10月7日,第三届国际暨印尼碳捕集与封存论坛(The 3rd International & Indonesia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Forum)在雅加达举行。
【本报讯】政府正积极推动国家成为亚洲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中心。作为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CO₂)排放的关键减碳技术,CCS被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根据测算,印尼具备高达577吉吨的碳储存潜力,在全球位居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这一潜能预计足以支撑未来约200年的碳储存需求,不仅能容纳国内的排放量,还可为周边国家提供储存空间,从而推动印尼成为亚洲碳储存枢纽。
投资统筹机构(BKPM)投资促进与下游化产业副主任努鲁尔·伊赫万(Nurul Ichwan)在10月7日于雅加达举行的2025年碳捕集与封存论坛(CCS Forum 2025)上表示:“要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到2035年全球碳捕集能力需在现有基础上提升33倍。”
他引用Rystad Energy的分析指出,印尼的碳储存潜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如此巨大的潜力已被列入国家优先议程,旨在加快脱碳进程。”
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此前已设定目标,希望印尼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 NZE),较原定的2060年目标提前十年。
努鲁尔表示,印尼的能源绿色转型不仅停留在政策口号层面,政府已采取实质性举措,包括发布《2024年第14号总统条例——碳捕集与封存(CCS)》,为CCS发展提供法律与操作框架。
条例明确允许在现有油气工作区及专门划定的新区域开展碳封存项目。同时,政府正修订《印尼标准产业分类》(KBLI),以重新界定碳的经济属性——碳不再被视为废弃物,而是一种具备经济价值的资源。
未来,碳将分为两类:一类是注入地下的封存碳;另一类是可被再利用的产业碳。政府还规定,CCS总储存容量的70%须用于国内排放,其余30%可供国际碳储存合作与外资项目使用。
努鲁尔指出,该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还将带动经济增长,形成碳交易市场,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外资,并强化印尼作为亚洲绿色经济引擎的地位。
此外,政府已发布《2025年第4号政府条例——国家能源政策》,要求所有化石燃料发电厂最迟在2060年前全面采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这一措施被视为推动能源体系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印尼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此提供了坚实基础。印尼是镍、棕榈油、橡胶及铝土矿等战略性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
“我们正迈出坚定步伐发展绿色经济。印尼可再生能源潜力高达3,700吉瓦,涵盖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及地热能,但目前装机容量仅15.2吉瓦,不足总体潜能的1%,”努鲁尔说。
他强调,通过将CCS技术与能源转型及资源下游化深度融合,印尼有望在实现清洁能源自主的同时,成长为亚洲创新与绿色投资的中心。(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