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 郭子楠
 
睡眠中、游泳时、跑步时,猝不及防地抽筋不仅疼痛难忍 ,肢体也可能瞬间僵直。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肌肉痉挛,在身体任何部位都能发生,但腿部、背部和腹部更常见。一般来说,抽筋只是暂时的,发作是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如果学会“使反劲”,则能缩短这一时间。
抽筋是一种肌肉或肌群的不自主收缩,因此,对症下药就是和肌肉反着干,去主动或被动拉长肌肉,让肌肉松弛下来,从而减轻痛感和不适。但不同部位抽筋时“使反劲”有不同技巧 ,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将手臂平举,保持手心向上、肘部伸直,用另一只手下压抽筋的手指 ;腹部抽筋时,需用力把腹部“拉直”,要么将身体使劲后仰,要么趴在床上,保持下半身不动,用双手撑起上身;反之,背部抽筋时要努力蜷缩身体,双手环抱小腿,并将头尽量埋在膝盖中间;如果是小腿抽筋,在用力伸直膝盖的同时使劲勾脚,使整个脚踝与小腿垂直;脚底抽筋时,则是将脚趾拉向自己的方向。等到抽筋缓解后,再进行轻柔地按摩或热敷,有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抽筋的诱发因素很多。肌肉疲劳时会积聚大量肌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寒冷时,全身骨骼肌会阵发性收缩,以增加产热,在疲劳和寒冷的共同作用下,肌肉无所适从 ,就容易抽筋;大量出汗或腹泻造成“ 缺水+缺钙”时,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钙、钠、镁)出现紊乱,肌肉会异常兴奋,也会出现痉挛。
多数情况下,肌肉痉挛是偶发现象,但为避免再发,做好预防是关键,比如注意局部肌肉的
保暖;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量不要太大,结束后记得拉伸;大量出汗时,及时补充淡盐水等。如果频繁或持续抽筋,要警惕是不是低血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脉管炎、糖尿病足等情况,最好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肌电图、电解质检查等项目,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