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动汽车电池有望打入欧洲市场 但排放问题成为障碍
-

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电池。
【本报讯】《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27年全面生效后,印尼拥有巨大的机会打入欧洲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
汽车观察家Yannes Martinus称,本地生产的电池在电池原材料供应方面具有优势,即拥有丰富且具竞争力的镍储量。
“印尼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拥有丰富且具竞争力的镍资源,而欧洲生产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即宝马和奔驰,主要使用这类电池。”
据他说,由于欧洲汽车制造商目前正积极寻找中国以外的电池供应来源,这一机会更加广阔。此举为减轻长期以来困扰全球供应链的地缘政治风险。
根据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的数据,印尼拥有177亿吨镍矿石资源和1亿7780万吨金属镍资源,储量为52亿吨镍矿石和5700万吨金属镍。印尼的镍储量相当于全球总储量的23%。
“印尼拥有丰富的镍储量,当然成为替代性战略伙伴的主要候选者。”
这一情况与政府的预测相符。政府预计,《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后的三年内,印尼对欧盟的出口可能增长50%。
2024年,印尼与欧盟的贸易额达到301亿美元,顺差约45亿美元。通过《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预计印尼约80%的出口产品将免除进口关税。
然而,他指出,印尼电池产业的弱点在于,其对于镍冶炼、电池单元生产等能源密集型过程,仍然依赖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
“结果必然是我们将面临碳关税罚款,潜在税率可能在10%到20%之间。若想要有销路,印尼必须降低对欧盟的销售价格。”
在这方面,他强调印尼必须立即通过应用绿色技术进行改进。此外,工业界也需要采用更高效的生产技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排放,并争取获得低碳认证,以符合欧盟的电池法规。
“为了减少生产排放,印尼别无选择,必须立即着手改进,利用水能、地热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他认为,结合《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欧洲的绿色标准要求,印尼电动汽车电池出口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降低排放和适应欧盟严格法规的能力。(l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