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第十一委员会在8月22日周五的工作会议上,金融服务管理局(OJK)委员会主席马亨德拉•西雷加尔(Mahendra Siregar)传达了令人担忧的消息:银行业信贷增长预计将放缓。
金融服务管理局将今年银行业信贷预测从最初估计的同比增长10.05%下调至仅8.99%。这一修订基于业内人士本月报告的银行业务计划调整。
我们认为,金融服务管理局对信贷增长预测的修订不仅仅是技术性调整,而是企业融资需求正在减弱的紧急信号。
这一状况反映了商业界目前倾向于抑制扩张的现实。经济齿轮正因全球不确定性、购买力疲软以及未完全渗透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而陷入停滞。
根据金融服务管理局数据,截至2025年7月,所有领域的信贷增长均出现放缓。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从5月达到11.92%后,目前增速有所放缓。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仅增长2.17%,消费贷款也出现类似下滑。
整体银行业7月信贷同比增长7.03%,低于上月的7.77%,未偿还贷款总额为8059兆盾。
从行业构成来看,按经济部门划分的营运资金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因出口需求疲软和生产成本高企,这些领域的信贷增长都在放缓。
目前情况表明,信贷放缓并非行业局部问题,而是与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可能降至4.6%到4.9%,低于5%的心理预期水平密切相关。
我们意识到,银行业信贷放缓将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融资是经济的命脉,增速放缓标志着投资和消费低迷,可能将国内生产总值(GDP)降至5%以下,即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的4.8%增速。
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目前采取防御姿态。印尼企业家协会(Apindo)调查显示,因经济不确定性、制造业活动疲软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出口下降7.53%,超过50%的企业已大规模进行裁员
企业更依赖内部现金流而非银行贷款进行融资。银行信贷渠道仍然复杂且成本高昂,许多中小微企业甚至依靠个人储蓄以避免利息负担。因流程冗长和抵押品要​​求严格,银行贷款成为中小微企业的最后选择。
多方数据显示,69.5%的中小微企业因体系不完善、抵押品不足、财务信息缺失及高利率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信贷,中小微企业扩张受阻;没有扩张,信贷需求就持续低迷。
另一方面,降息政策并未有效刺激信贷,其对存款利率和零售贷款利率的传导极其缓慢,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仍高于10%。在经营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信贷成为沉重负担。
因此,政府必须更加积极主动。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的24兆盾刺激计划,如果能及时实施,将会带来一股新的活力。这不应仅仅是一个承诺,而必须切实兑现。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当局也必须采取策略性措施,而不仅仅是修改预测。必须全面实施结构性改革,以确保银行信贷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