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印尼须彰显全球汽车供应链实力 应对出口挑战与把握发展机遇
-

在2025年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GIIAS)璀璨的灯光、新车的闪亮光彩以及充满活力的音乐和娱乐的喧嚣之中,印尼国内汽车产业却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国内购买力疲软、全球地缘政治压力以及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如美国)的保护性关税政策,都成为检验该行业韧性的试金石。
这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展览会不仅是一个推广舞台,更是在全球形势快速变化之际,重新审视印尼出口方向的战略时刻。
国内汽车销售业绩的低迷无可否认。 2025年上半年,汽车批发量同比下降8.6%至37万4740辆,而零售销量则萎缩9.7%至39万0467辆。
这一下滑不仅仅是购买力疲软的结果,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全球利率上升和印尼盾兑美元贬值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好消息来自出口市场:2025年1月至5月间整车组装(CBU)出口量增长7%,达到19万2501辆。这表明出口市场仍是印尼国家汽车产业的救命稻草。
然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印尼产品征收19%报复性关税的政策,可能会削弱印尼的出口竞争力。这一局面使内外交困的印尼汽车产业陷入两难境地。
美国一直是印尼汽车出口的目标市场之一,特别是经过定制规格的SUV和皮卡车型。尽管美国市场的贡献尚不及亚洲国家,但其高关税举措可能为其他正在考虑类似贸易政策的出口目的地国开创不良先例。
政府的应对措施也值得质疑。直至今年年中,政府尚未针对当前形势,尤其是应对贸易外交的策略,作出快速反应和发表明确声明。然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国家,如泰国和越南,已开始私下进行双边接触,试图使其汽车产品免受美国贸易关税的影响。
另一方面,政府的激励措施更侧重于国内市场,例如延续对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由政府承担的奢侈品销售税-(PPnBM-DTP)政策。然而,这些激励措施尚未扩展到贸易领域,例如在传统市场提供出口激励措施或拓展新市场。
印尼汽车工业协会(Gaikindo)及各品牌代理商(APM)已悄然行动。他们尝试进行出口市场多元化,进军非传统地区,如中东、非洲、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新西兰。
然而,并非所有这些市场都易于渗透,尽管各品牌代理商准备了各种适应当地市场的车型。主要挑战仍然围绕着协调排放和安全标准、分销网络的局限性以及缺乏足够的双边贸易协定上。
此外,印尼尚未与许多潜在的非传统国家直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这导致汽车产品面临高额关税,在与来自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的产品竞争时处于劣势。除此之外,物流成本和缺乏高效出口港口的问题,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本报认为,政府实际上可以将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GIIAS)打造为产业外交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促销推广。它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国贸易代表开启更具战略意义的汽车贸易协定谈判渠道的论坛。
展望未来,政府需要将部分产业激励的重点转向加强出口,包括为成功开拓新市场的品牌代理商提供财政激励。 2025年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GIIAS)的意义应超越产品展览会,更应成为印尼展示其作为全球汽车供应链重要参与者实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