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各方回应“只看不买”现象
-

【本报讯】近期,印尼“Rojali”(指光逛商场但不消费、转而网购的群体)现象引发社会热议。以下是各方观点:
印尼购物中心管理协会(APPBI)总主席阿方索斯·维贾贾建议政府发放现金补贴以刺激消费。他指出:“自2024年以来购买力疲软问题持续存在,政府需采取直接性刺激措施。”
该现象受多重因素影响:中高收入群体消费趋于谨慎,低收入群体抑制消费。商场客流量仍增长10%(未达去年20-30%目标)。销售额下滑明显,尤其体现在开斋节等传统销售旺季。预测若购买力恢复,现象将缓解。
印多超市(Indomaret)营销总监维维克·尤素夫表示便利店未受冲击:“顾客通常目的明确,到店即消费。这与主要发生在商场的现象不同。”
印尼零售租户协会(Hippindo)主席布迪哈乔·伊杜安贾认为这是零售业新常态:餐饮业反受益(月销售额增5-10%),商场功能转型为“展示厅+社交空间”,服装业受网购冲击最大(销售额仍低于疫情前10-15%)。他呼吁线上线下税收公平化。
经济改革中心(CORE)执行董事穆罕默德·费萨尔分析深层原因:储蓄率下降,零售额环比下滑,金融科技贷款激增,反映民众实际财务能力受限。
经济金融发展研究所(Indef)主任埃丝特·斯里·阿斯图蒂指出:各行业裁员潮影响消费,必需品价格上涨加剧压力,建议政府通过劳动密集型投资和创业扶持创造就业。
贸易部长布迪·桑托索对此现象持开放态度:“线上线下消费都是自由选择,消费者比价属正常市场行为。”
该现象自2024年斋月显现,随着2025年斋月提前更趋明显。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行为的结构性变化,需通过政策组合拳应对购买力不足问题。(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