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头企业正大举进军印尼铝冶炼行业。此举预计将使印尼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世界铝业巨头。
去年,随着印尼阿沙汉铝业公司(PT Asahan Aluminium / Inalum)在北苏门答腊省丹绒瓜拉(Tanjung Kuala)运营的氧化铝冶炼厂(将氧化铝冶炼成铝)的扩建,印尼铝工业开启了新篇章。
该棕地项目(注)旨在将铝年产量提高至60万吨。而印尼全国工业目前的年产能约为50万至70万吨。
中东投资者也参与了该扩建项目的合作。此外,阿沙汉铝业公司与印尼多元矿业有限公司(PT Aneka Tambang)合作参与了位于曼帕瓦(Mempawah)的第一阶段冶炼级氧化铝精炼厂(SGAR)项目,用于生产氧化铝。
需要了解的是,开采获得的铝土矿矿石经过加工成为氧化铝,氧化铝再经加工成为铝。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国之一。
根据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的数据,印尼铝土矿储量约为74亿吨,其中27亿吨处于可开采状态。 2022年,铝土矿矿石产量曾达到3180万吨。然而,在实施出口禁令后,该数字在2023年下降至1900万吨,并且持续缩减,预计今年的计划产量为1400万吨。
这一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前精炼和加工设施(冶炼厂)的年原料处理能力,即1388万吨。该产量数据来自大约15至16家隶属于氧化铝冶炼厂的铝土矿开采公司。
目前,印尼已有四家铝土矿冶炼厂投入商业运营,总原料处理能力达到每年1388万吨,可生产430万吨冶炼级氧化铝(SGA)。
然而,将这些氧化铝加工成铝的产业规模仍然非常小。但印尼国内铝的年消费量却高达120万吨。消费缺口主要通过大部分来自中国的进口填补。
铝土矿出口禁令政策成功吸引了投资者进入下游产业。数家中国大型企业,如青山控股集团(Tsingshan Holding Group Co.)、中国宏桥集团(China Hongqiao Group Ltd.)和山东南山铝业(Shandong Nanshan Aluminum Co.)均有意投资铝冶炼厂。
这些中国工业巨头有望推动印尼铝金属产量在本年代末增长至目前的五倍。本报认为,中国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为印尼铝加工行业送来了一股清流。
但政府在开放氧化铝冶炼成铝的投资大门时,需要谨慎考虑。确实,目前铝的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着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如果不加考量地大开投资之门,恐怕会影响供应并威胁到产业自身。这一点可以从镍矿下游产业(发展)的惨痛教训中汲取经验。
众所周知,印尼大规模发展镍矿下游产业曾导致供应过剩,压低了全球市场价格。甚至,因需求疲软和售价下跌导致入不敷出,一些中国公司不得不停产。
因此,需要持续进行良好的下游产业治理监督和控制,以确保现有矿产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除非政府能推动铝的下游产业发展,例如汽车制造、家用设备乃至电子产品,这样才能刺激该商品的消费并创造高附加值。
注:棕地项目是指对存在污染或潜在污染的已开发土地进行的再开发或改造工程。这类项目通常涉及工业、商业、交通或废弃物处理等用途的用地,其核心特征是土地因污染或有害物质的存在而限制了常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