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停止进口大米致全球米价下跌
-

印尼农业部长安兰•苏莱曼
【本报讯】印尼农业部长安兰•苏莱曼表示,印尼政府大米储备库存(CBP)已突破370万吨,创下自1969年国家粮食物流管理局(Bulog)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增长得益于国内大米产量激增,目前印尼已承诺停止大米进口,此举直接导致全球米价下跌。
周三(5月14日),他在雅加达农业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我们进口时国际米价为每吨460美元。如今由于停止进口,米价已降至每吨390美元,创下历史新低。这说明了什么?印尼对国际米价具有重要影响力。”
苏莱曼指出,这种价格下跌态势也惠及了许多国家。与过去两年印尼持续进口导致国际米价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他补充称:“因此,印尼农民为全球大米消费者作出了贡献。不是吗?我们印尼的农业生产者影响着全球大米需求和消费格局。”
他同时指出,1984年印尼在1.666亿人口规模下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如今,在人口增至2.83亿的背景下,印尼已超越1985年300.6万吨的历史储备纪录。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025年度印尼大米产量将达3460万吨,这一数字使印尼超越泰国和越南,成为东盟最大稻米生产国。
印尼大米产量的飞跃性增长彻底改变了东盟乃至全球的粮食贸易格局。尽管2024年中央统计局(BPS)记录因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稻谷减产76万吨,当年大米进口量达451.9万吨,但当前印尼已完全停止进口。
需要说明的是,此前印尼确实存在大量进口行为,主要由于国内产量仅能满足或略低于国民需求。为保障储备和平抑粮价,印尼2023年决定进口200万吨大米,2024年进一步增加至360万吨。 (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