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催缴巨额税款积欠困难重重 开拓数字经济等新收入来源
-
上周从爪哇省三宝垄市(Semarang)传来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一名纳税人因未履行纳税义务而遭到扣押。据报道,该纳税人拖欠的税款高达254亿盾。
根据现行规定,扣押是通过将纳税人安置在特定地点,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措施。仅可对拖欠税款至少达到1亿盾且其清偿税款诚意受到怀疑的纳税人采取扣押措施。
扣押举措似乎是政府为迫使拖欠税款者履行义务而采取的后续手段。从当前拖欠税款的总额来看,此类强制措施未来恐将屡见不鲜。根据政府声明,目前201家大型税款拖欠者仍拖欠约60兆盾的税款。
截至今年11月底,税务总局已从106名纳税人处收到11.99兆盾的税款。政府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催收约20兆盾的税款,余下部分则计划在2026年继续催缴。
税务总局局长比莫•维贾扬托(Bimo Wijayanto)表示,政府正在加紧向这201个纳税人实体催缴欠款。当局已制定多项策略以加速实现此目标。比莫于周二在登巴萨市(Denpasar)表示:"方法当然是通过积极的征收行动,同时设立处理税务犯罪的工作组,并加强跨部委和机构的协同与合作。"
他表示,成功催收的关键之一在于对比数据的整合,特别是在矿产和煤炭等采掘行业。通过这种方法,官员可以核验上报的产量与未付税款义务是否相符,并进行交叉确认。
比莫表示,此次追缴工作还得到了民事和国家行政事务副检察长(Jamdatun)以及最高检察院资产追回局(AGO)的参与。他们还与金融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PPATK)交换了有关可疑金融交易的信息和分析报告。
与执法官员的合作对于加强资产追踪能力至关重要,因为资产追踪能力不足往往会阻碍没收进程。如果纳税人不予合作未能履行纳税义务,政府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包括没收资产在内的果断行动。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税收收入收缩5.1%,价值为1135.4兆盾。税收收入未达目标,而政府却雄心勃勃地欲将税收比率提升至23%,至少达到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20%以上的水平。这对政府而言亦是一个严峻问题。
从历史数据来看,印尼的税率在2020年徘徊在9.11%左右,随后逐步上升,到2023年达到10.33%,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11.1%。然而,这一预测仍低于亚洲发展中国家15%至18%的平均水平。
我们看到,在目前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政府在提高税收比率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前形势下,除了努力开拓其他部门的收入来源外,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对大纳税人的征税力度。因此,难免有人讥讽政府只会"窝里横"。
此前的多项研究已经指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专业人士的税收收入,因为他们的纳税遵从度仍然较低。此外,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领域的税收收入也相对较低。
我们认同,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理应伴随着该领域管理者及所有相关者意识的提升,以展现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如此一来,印尼方能以税收的形式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大税收效益。
政府确实需要采取各种大胆、果断且持之以恒的突破性措施,以确保纳税人履行其义务。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维护税务官员的廉洁诚信。若如以往一样税款总是流失,将进一步削弱纳税人的信任,降低纳税遵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