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部开启从蒙古 进口清真肉类贸易合作机遇
-
我国外交部经济与发展合作总司秘书长Dyah Lestari Asmarani在蒙古乌兰巴托举行题为“拓展贸易投资新视野”的商业论坛上发表演讲。
【本报讯】我国外交部开启蒙古清真肉类出口至印尼的贸易合作机遇
周三(19/11),外交部经济与发展合作总司秘书长迪亚·莱斯塔里·阿斯马拉尼(Dyah Lestari Asmarani)在蒙古乌兰巴托表示,“如前所述,清真产业是我们开展合作的巨大机遇。”
印尼驻北京大使馆举办题为“拓展贸易投资视野”的商业论坛,出席的政府官员、工商界代表及蒙古企业家齐聚一堂。迪亚在会议上表示,“印尼拥有全球最大的穆斯林人口,我们不仅建立了清真认证体系,对牛肉和羊肉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迪亚补充道,“相信蒙古国拥有庞大的牲畜存栏量,我们亟需在该领域创造更多合作契机。”
谈及双边贸易关系时,迪亚指出印尼与蒙古之间尚存大量未充分开发的合作潜力。
迪亚披露,“印尼的进出口额逐年持续增长,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挖掘未来合作潜力,例如如何最大化落实出口多元化、为工业品创造机遇,或是以进口矿产、能源和物流为主要驱动力的商品。”
迪亚指出,蒙古国富含铜、煤炭、稀土矿物、黄金和铀矿资源,而印尼在采矿技术、采矿工程服务和重型机械制造领域具有优势。
迪亚阐明,“因此,机遇在于印尼矿业公司如何与蒙古伙伴在机械和服务方面开展合作,以基于可持续采矿标准进行合资或其他协作。”
其他可开展的合作领域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和发展人力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合作建立学生交流项目,为蒙古工程师提供专业培训,印尼同样也可受益,双方还可共同建立可持续采矿研究中心。”
其他领域涉及旅游业和创意经济,因为两国希望实现旅游业的多元化。
“潜力在于如何打造游牧式旅游,并向各自社会推广,这样我们也能享受印尼和蒙古在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差异,”迪亚说道。
迪亚随后提出了三项建议,旨在为两国经济合作建立固定架构。首先是搭建结构化“平台”,例如通过定期会晤确保两国间的持续沟通。
其次,在两国领导人强调的关键领域启动合作,如采矿与重要矿物、农业与畜牧业、数字创新与创意经济、旅游与文化交流、互联互通及配套基础设施。
第三,通过培训、技术交流和发展项目,扩大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合作,特别是在矿业管理、农业技术、数字准备、旅游管理等领域。
迪亚强调:“在明年迎来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我们有机会以切实成果纪念这一历史里程碑,这表明印尼和蒙古正从意向迈向实质进展。”(f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