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 石浩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一种超广谱抗菌药,代表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等,具有广谱、高效、耐酶的三大特征,对需氧菌、厌氧菌均有很好的杀菌活性,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培南类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原则上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才能够开具),常被作为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因此被称为抗菌药物里的“战斗机”。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人们发现有些病原微生物会“狡猾”地分泌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传统抗菌药物,导致它们失活。培南类却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具有极强稳定性,从而保持杀菌活性。
1976年,科学家从链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出了硫霉素。硫霉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但其化学结构不稳定,不适合被制成药物。经过对硫霉素的结构改造,陆续研制出了后续的培南类抗菌药。
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于 1985 年被美国批准用于临床。与硫霉素类似,亚胺培南可以被肾脏快速代谢。为了规避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将其与西司他丁按 1∶1 比例联合使用。西司他丁能避免亚胺培南的失活,并防止其水解代谢物的肾脏毒性。但随后科学家发现,亚胺培南会诱发药物性癫痫,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1994年,帕尼培南在日本上市。其作用机制与亚胺培南相似,同样存在肾毒性,需要与肾保护剂倍他米隆合用。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1995年,美罗培南在意大利上市,这是临床上第一个耐DHP-1水解的碳青霉烯类化合物。由于美罗培南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中枢安全性较好,因而更适合老年人、儿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重症感染伴有中枢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
1997年,法罗培南上市,这是碳青霉烯类中唯一既可口服又可注射的药物,患者用药依从性好,耐药率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低、肝肾毒性低。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比阿培南几乎无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不会诱发癫痫,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很强。厄他培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包括 MRSA)、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莫拉菌属有相当强的活性,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通常无效,因而仅适用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患者。
2007年起,细菌耐药被认为是一个重大、持续的公共卫生课题。由于培南类的超广谱抗菌特点,临床应严格控制其适应证,不宜治疗轻症感染;即使适宜用药的患者,也应强调病原学诊断、规范剂量、规范疗程,并及时降阶梯治疗。必须再次强调,培南类药物的应用需慎之又慎,不能轻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