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家庭主妇抱怨大米价格持续上涨。在斋月期间据报道还有足够的存货,但市场的价格却在节节上涨。
中央统计局(BPS)指出,在2024年2月的第一周,大米等一些粮食商品仍对价格发展指数(IPH)的上涨做出贡献,179个县/市的米价已在飙升。
代理中央统计局局长阿玛莉亚(Amalia Adininggar Widyasanti)提到一些对价格发展指数上涨做出贡献的农产品,其中以大蒜、红葱、白糖、纯种鸡肉和食用油为主。"我们开始看到食用油价格上涨的现象。"阿玛莉亚在不久前的通胀控制协调会议上说。
据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导致价格发展指数上升的粮食商品以大米、红辣椒和鸡肉为主。而爪哇岛导致价格发展指数上升的商品主要是大米、鸡肉和红辣椒。
据中央统计局的统计,今年2月第一周米价上涨的地区为179个,比前一周的142个县/市有所增加。阿玛利亚说:“经历米价上涨的县/市的数量继续增多。”
大米价格的上涨是受到大米供应量的影响,大米供应量与需求量相比仍然不足,例如去年1月份就出现了163万吨的短缺。
被认为是导致大米价格总是像现在这样波动的主要原因,至少有四个:
1.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大米价格受到不稳定世界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是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2.产量和供应量下降:据粮食局(Bulog)主任巴渝•克里斯那穆提(Bayu Krisnamurti)称,自2023年以来,由于厄尔尼诺气候引发的极端干旱的影响,印度尼西亚的大米产量下降,造成供需失衡,是导致米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3. 稻谷价格飙升:国家粮食价格委员会于2月13日记录下收获后的干稻谷(GKP)向农民收购价上升到每公斤7100盾,加工厂收购价上升到每公斤7420盾。碾磨干稻谷价(GKG)上升到每公斤8200盾。
4. 无效的粮食管理:自2022年种植季以来,政府的粮食管理不力,导致稻谷产量数据混乱、大米稀缺和市场价格上涨。
那么,大米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提出了企业竞争问题,有人甚至怀疑这背后有政治背景。考虑到稻米业务的巨大资金流动,很多高官巨贾受到诱惑介入其中,享受大米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
关于大米库存数据的分歧时常发生,着实令人沮丧。政府只是展示了协调不良、数据不准确和各自为政的倾向。事实上,佐科威总统在执政之初就曾经强调他尊重农民,设法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国内大米价格继续上涨,最终将导致进口。尤其在2024年已经确定进口200万吨大米。这是一条既轻松又有利可图的捷径,但农民的苦难命运因此仍看不到尽头。
我们认为进口政策是政府经常采取的捷径,尽管总是受到农民的抗议。我们多次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不仅涉及大米,还包括洋葱、盐、肉、糖以及其他多种商品。
我们应特别强调那些极力反对上述进口大米政策的经济学家们的批评。政府对该问题置之不理是非常遗憾的,因为政府许下的承诺已尽人皆知,而进口大米的争议凸显出内阁成员和政府之间的协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