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印尼制药业至今仍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供应。仅有少量原材料能在国内生产。这实际上极具讽刺意味,因为印尼药品销售额高达数百兆盾,但其中大部分利润又流回国外。
这一惊人事实由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卡塔萨斯米塔(Agus Gumiwang Kartasasmita)于上周披露。 “我们必须确保印尼不仅仅是市场,更要成为基于创新的健康和美容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我们的本地原材料潜力巨大,这必须成为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产业的优势,” 阿古斯在11月12日周三于雅加达举行的“印尼制药和化妆品可持续发展(IPCS)2025”开幕式上如是说。
据工业部长所述,截至目前,约85%的制药原料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和中国。尽管如此,95%的成药已在国内生产,这表明我国下游产业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
事实上,我们拥有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生产药品原料的巨大潜力。 “我们已有成功先例,例如基于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如已出口至英国的Meniran(注)。这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已能够满足高标准,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药品监管体系之一。这证明我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开始获得全球认可,”工业部长称。
目前,化学、制药和传统草药产业的业绩持续呈现稳健增长。根据中央统计局的数据,该产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1.65%,超过了5.04%的全国经济增长率。
该领域的投资额达到65.9兆盾,出口额达152.2亿美元。其贡献强化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7.39%的全国制造业表现,并吸纳了超过2000万劳动力。
那么,印尼的制药业为什么仍然如此依赖进口原材料?这种依赖性引发了人们对国家韧性和贸易平衡的担忧。高度依赖性使印尼极易受到其他国家封锁或供应中断的影响。
制药观察人士指出了造成这种依赖的几个原因。其中包括:基础化学上游产业尚未强大,而发展该产业需要巨额投资;其次,生产过程复杂,因为一些基础原料需要进行复合加工,而复合加工必须保证单一活性成分的纯度,这需要专业知识和高端技术。
政府已努力通过政策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例如通过第16/2020号工业部长条例来规范药品本地化含量(TKDN),以及鼓励国内原料药生产。但事实上,进展非常缓慢。尽管如此,政府相信通过这些政策,原材料进口将逐步减少。
本地含量(TKDN)超过40%的药品必须由国有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和社区卫生中心)采购。私营医疗机构也可以使用这些药品。因此,国家医疗机构正在逐步采用含本地原料药的制药产品。
这个市场确定性问题已引起印尼制药企业联合会(GPFI)的关注。该联合会主席蒂尔托·库斯纳迪(Tirto Kusnadi)曾表示,能推动本地原料药产业投资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场确定性,而国产成分率政策正是途径之一。
我们当然鼓励投资者投资于本地原料药产业的建设。国内市场持续以至少10%的速度增长,因此前景非常光明。
印尼实际上已不缺乏能够支持该原料药产业的资金资源和合格人力资源。我国不缺资本,也不难找到在基础化学领域勤奋严谨的研究人员。问题在于,所有相关方都必须认真、持续地推动此事。政府必须持续推动这种自主性,而不是图省事从他国
进口。
在现任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多次倡导国家经济自主的当下,正是政府和制药产业各方将其付诸实现的时候。
注:Meniran(Phyllanthus niruri L.)并非车型,而是一种天然植物,学名Phyllanthus niruri,属于大戟科植物,常用于传统医学中。其提取物或相关化合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被研究用于癌症化疗,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