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尽管面临的挑战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经济形势呈现积极态势。迄今为止,尚未出现显着变化,各方仍需努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关于国际贸易的最新消息显示,已持续65个月的贸易顺差仍在继续。 9月份录得贸易顺差为43.4亿美元,折合72兆盾。出口额为246.8亿美元(折合411兆盾),而进口额为203.4亿美元(折合339兆盾)。
印尼中央统计局(BP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印尼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34.8亿美元(折合558兆盾)。
“凭借这一成就,印尼已连续65个月保持贸易顺差,”印尼中央统计局负责分销和服务统计的副局长普吉•伊斯玛蒂尼(Pudji Ismartini)如此表示。
从今年初至2025年9月的累计贸易顺差,来源于总出口额达2098亿美元(折合3.49千万亿盾),而同期的进口额为1763.2亿美元(折合2.93千万亿盾)。该出口值同比增长8.14%,主要贡献来自加工业的出口额达1678.5亿美元(折合2.8千万亿盾)。
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中国、美国、印度、东盟和欧盟。
与此同时,2025年1月至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2.62%,其中资本货物进口占比最高,达3.36%。在此期间,印尼在该时期的进口用于原材料及辅助材料1244亿美元(折合2千万亿盾),资本货物359亿美元(折合598万亿盾),消费品160.2亿美元(267万亿盾)。
第二个利好消息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升,2025年10月达到51.2点,表明在全球经济压力下,印尼工业保持持续增长。与上月相比上升0.8点,标志着自2025年8月以来制造业连续三个月扩张。
印尼工业部指出,根据PMI的构成要素,新订单指数从51.7上升至52.3,就业率指数从50.7上升至51.3。这一增长反映了市场信心的增强和印尼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第三个好消息是,今年大米产量预计将达到3477万吨,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14万吨,即增长13.54%。根据中央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1月至12月的大米潜在产量预计可达3477万吨,即增长13.54%。
这些种种事实和利好消息无疑令人鼓舞,并增强了人们对经济状况好转的乐观情绪。然而,考虑到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气候条件常常不利,我们需要更加谨慎。
为了避免自满,并时刻警惕未来仍将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国内产品的出口目的地仍然集中在三个主要国家,即中国、日本和美国,约占出口目的的43%。因此,需要努力将市场多元化扩展到其他大洲的市场。
第二,政府需要密切关注印尼盾汇率的波动。尽管近期汇率波动并不剧烈,但鉴于国际市场持续动荡,汇率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第三,政府必须继续加强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中小微企业对就业贡献巨大,并能有效缓冲经济冲击和危机。
第四,持续涌入的非法进口商品不仅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也对国民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第五,中产阶级萎缩和民众购买力下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对经济增长速度影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