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周孙毅报道】为庆祝巴中母校建校八十华诞,印尼巴中校友会将于本周日(10月26日)上午10时,假座雅加达太阳城国际酒楼隆重举行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庆典。本次庆典主题为“星光灿烂”,寓意母校桃李满天下、光辉耀八方。
     届时,将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德国、美国、澳洲、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海内外校友及嘉宾逾千人齐聚雅加达,共襄盛举、同庆母校辉煌八十载。值得一提的是,庆典当天还将同步举办一场国际书画展,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160位知名书画家参展,为庆典增添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在庆典前夕,印尼巴中校友会诸理事在巴中三语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巴中校友会主席林凤英发表讲话,回顾母校八十年来的辉煌历程,并表达对母校的深切祝福。
       林凤英主席指出,巴中自创校以来,历经风雨坎坷,走过一段充满荣耀与奋斗的征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雅加达有五间中学:八华、华中、广仁、华侨、福校,后来统一成为“联合中学”,1946年7月14日正式更名为“华侨公立巴城中学”(简称“巴中”)。同年8月10日,司徒赞出任首任校长;校歌由黄城温作曲、庄劲民作词,校徽由当时高中二年级学生李习生设计。 
     1949年5月20日,巴中正校(Mangga Besar)奠基动工,1955年分校(Gunung Sahari Gang Lilin)建成。十年间,巴中迅速发展为印尼最具影响力的华校之一,学生达3500多人,教师从27人增至124人。
      1956年11月,印尼政府颁布《监督外侨学校执行条例》,禁止新建外侨学校,并规定华文学校不得招收印尼籍学生。1957年,各华校的印尼籍学生被迫分流至印尼学校或籍民学校,这一措施成为华侨教育史上沉重的一页。          
        1957年11月,全印尼华校尚有2000所、学生42.5万人;至1958年7月,仅剩850所学校、学生15万人。1960年,巴中正式更名为“雅加达中学”(简称“雅中”)。同年底,首任校长司徒赞第二次出狱后回国,由刘耀曾老师接任第二届校长。1963年6月,刘耀曾校长回国定居,由刘宏谦老师接任第三届校长。当时全校中小学师生总数已逾4000人。
     1966年4月6日,巴中母校被迫封闭停办,那天仍有81位教师坚守讲台。自此,师生们被迫四散,巴中校园从此沉寂。然而,巴中的精神从未消逝。1946至1964年间的毕业生在各领域皆有卓越成就:49届锺喜甲、50届林水俊、51届梁英明、52届黄强辉为世界举重冠军;52届林长朝任巴西华人协会主席;53届陈清泉被誉为“电动车之父”;53届陈克新任中国国务院高级工程师;57届林慧卿获世界乒乓球女子冠军;58届梁维耀荣获拿破仑杰出成就奖;60届赖星华成为中国著名水稻科学家。
     此外,还有众多在教育、工商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校友:如52届丘瑞霖、54届徐敬能、57届陈银珠、66届阮渊椿、59届朱祖慰、62届许世良、64届李世镰、64届林凤英、65届蔡亚光、67届刘晋垣、68届郭桂和等人。他们立足印尼、心系社会,不忘母校恩情,积极回馈社会,堪称巴中的骄傲。
     2003年,印尼巴中校友会正式成立。2008年雅加达大水灾期间,校友会积极赈灾救援,并在中爪哇、巴东(Padang)及亚齐(Aceh)海啸灾区捐款建校、举办义诊,展现人道关怀。2020至2022年疫情期间,校友会通过中国大使馆向武汉同胞捐赠15亿盾,并向雅加达陆军医院及印尼多地捐赠鸡蛋、口罩、防护服与医疗物资。
     2013年,巴中三语学校正式建成启用,标志着“百年树人、薪火相传”的新篇章开启。2025年10月7日,巴中三语学校庆祝建校13周年,如今已有近千名学生、累计毕业生约150人,正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最后,林凤英主席呼吁,全体校友应铭记母校的历史与精神,继续发扬“自强不息、饮水思源”的巴中传统,共同为母校增光添彩、再创辉煌。
     巴中校友会副主席古世玉、吕淑玲,常务顾问陈鹤昌,宣传部主任刘晋垣,总务侯国昌,体育部丘华英,文教部主任陈美致等出席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