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度 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

今年的人民营业贷款(KUR)发放可能无法达标,因截至上半年(1-6月)发放率仍未达目标的50%。除非政府和银行业在下半年简化中小微企业获取补贴贷款的渠道,全力推进贷款发放。
由于实际进度屡落后于计划,政府不得不持续修正人民营业贷款发放目标。鉴于面临复杂风险,预计并非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愿意按照既定目标加速发放人民营业贷款(KUR)。
这些机构需应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小额贷款客户,这正考验着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帮扶中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经营者的承诺力度。
2024年原定目标为300兆盾,但因发放进度迟缓而下调至约275兆盾,最终在年底实现。今年政府再次设定300兆盾目标,但截至上半年仅实现131.8兆盾(约45.8%)。
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达托表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KUR已惠及228万借款人,不良贷款率(NPL)维持在2.38%,远低于中小微企业贷款总体4.36%的不良贷款率。
7月11日艾尔朗卡在雅加达的声明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人民营业贷款(KUR)成绩斐然,更重要的是60%的贷款按计划投入生产领域,这表明KUR切实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生产力提升。"
政府正筹备多项突破性举措:除维持补贴力度外,还将提高信贷额度。其中一项创新是为粮食农业领域(特别是甘蔗种植)开通KUR融资便捷通道,支持到2028年实现食糖自给自足的目标。
政府正在放宽甘蔗小种植户(包括之前已获得商业信贷的种植户)的KUR获取条件。商业合作伙伴(off-taker,承购商)也被授权验证其培育的农民团体,以加快拨款流程。
第二项突破是推出支持"三百万住房计划"的新信贷方案。供给侧方面,中小微规模的开发商、承包商和建材商可申请最高50亿盾贷款,享受5%年利率的固定利息补贴;
在需求方面,有意购买、建造或翻新用于商业用途住房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最高5亿盾的信贷额度,年利率为6-9%,期限最长为五年。
政府还将2025年KUR额度额外增加117兆盾(原定额度300兆盾),并配套1.2兆盾利息补贴预算。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进展。在地方政府推荐的187万名潜在借款人中,127万名已成功转化为活跃借款人。北马鲁古省、日惹省和南苏拉威西省的转化率最高。
其他融资项目,例如农业设备和机械(Alsintan)信贷项目,也取得了进展,已有15家银行准备为农业机械化项目发放贷款。
我们认为KUR是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正确战略,将有效提升民众收入。精准扶持能增强中小微企业规模实力与经营质量,希望它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和全球市场的需求。
印尼仍需数百万创业者开辟新商机、创造就业岗位。始于小微的企业理应获得政府和银行通过KUR等低息贷款的扶持。因此,国家银行业须坚定承诺,助力这些企业稳健成长且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