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讯】7月13日,晚上11点在博物馆看展,在西安邂逅“长安的荔枝”使者,让“AI王勃”陪游滕王阁,这个暑期,中国各地解锁文化游新玩法,引得民众线上齐刷屏,线下赶不停。
 
  综合央视网、新京报、潮新闻等媒体消息,进入7月,不少省份推出暑期旅游季、嘉年华等活动,文旅融合内容成为宣传重点。
 
  据广州日报报道,多地博物馆和文化地标类景区在暑期“超长待机”,让更多观众从容体验,感受艺术气息和文化力量。在上海首个以演艺为主题的“大世界演艺夜市”,同享皮影戏和爵士乐;在苏州拙政园夜游中,听《牡丹亭》念白。城市夜游主题化更鲜明。
 
影视剧热播效应,也成为不少城市拓展文旅的良方。近期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受关注,陕西西安、广东茂名等地围绕“一颗荔枝”做文章。据央视新闻报道,西安的主题街区专门布置荔枝树景观,民众有机会邂逅“荔枝使”,听他讲述从岭南到长安运送荔枝的故事。而茂名的古荔园中,身着“杨贵妃”服饰的姑娘们正聆听荔枝种植史。
 
  浙江发布“剧游浙江”行动计划,北京推出十条“影视里的北京”打卡新线路,河南洛阳应天门推出电视剧《锦绣芳华》主题灯光秀......北京青年报评价称,观剧后,当观众通过人物自身的经历产生共鸣和思考,这座城和它的风景,也有了温度和牵挂,让人萌生了现实中奔赴一场约会的冲动。
 
  注重“体验感+科技”,不少文化景区从主题设计、人工智能设备入手,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在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游客参与任务,帮助“找回”古埃及失落的文明;而在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可化身“古蜀祭司”,亲身体会庆典仪式。向滕王阁“AI王勃”请教旅游路线,在世界遗产西夏陵体验4D冒险之旅,“剧本游”“VR游”,让大家从“到此一游”转为“细细品,留下来”。
 
近日,文旅部启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将在7月至8月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内容多样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成为活动亮点。无论是避暑夜游、影视畅游,还是科技助游,都体现各地增加应季应景产品供给的十足诚意。不过也有网友反映,不少地方文旅场景同质化严重,有些“一票难求”但效果不佳。
 
  杭州日报评论认为,各地要在有序组织、精心策划上着力,持续畅通游客投诉渠道,优化文旅营商环境,确保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旅游发展不应忽视市场规律和科学规划。”经济日报发布评论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当代生活十分丰富,要从自身文化底蕴中发掘亮点,从“造景思维”转向“体验经济”,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俯下身去倾听市场脉动、体味文化深意、尊重专业价值,让民众需求、市场力量发挥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