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高铁公司声称 印尼高铁技术发展依赖中国标准
-

2025年7月8日,中印尼高铁公司总裁斯拉梅在北京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发表演讲。
【本报讯】中印尼高铁公司(KCIC)总裁德维亚纳·斯拉梅·里亚迪表示,中国始终是印尼高铁技术发展的主要参考对象。
7月8日,斯拉梅在北京接受安塔拉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若要发展高铁这类技术,确实应当遵循特定体系标准,这将极大便利运营和维护工作。”此番表态正值7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京举行,印尼因2023年10月开通的雅万高铁(Whoosh)获邀参会。
“这并非意味着印尼不关注欧洲、日本或韩国等其他国家的技术。”斯拉梅解释道:“但实践经验表明,技术标准化至关重要。统一标准能简化所有流程,若在基础设施中混用多种技术,必将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选择中国作为参考标准,是基于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考量。
他补充称:“中国当前的高铁技术已真正达到‘尖端水平’。他们正在研发时速450公里的高铁,因此将中国作为高铁技术对标对象是合乎逻辑的选择。”雅万高铁百分百采用中国技术,成为首个海外落地应用中国高铁技术的示范项目。“印尼已成为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国家。”
不过斯拉梅强调,高铁建设需要政府强力支持,特别是考虑到这种交通方式的高成本属性。“关于雅加达-泗水高铁计划,目前仍处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除非政府强力推进,否则未来三到五年内难以预见进展。”
雅万高铁总投资达72亿美元(约合110.16万亿印尼盾),较最初60亿美元(91.8万亿盾)的预算超支12亿美元(18.36万亿印尼盾)。其中印尼联合体承担超支部分的60%(约7.2亿美元/11万亿印尼盾),中方联合体承担剩余40%(约4.8亿美元/7.36万亿印尼盾)。
斯拉梅透露,雅万高铁的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达到12%,高于亚洲开发银行9%的标准。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风险官李忠元评价道:“12%的EIRR数值令人振奋,反映出该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卓越促进作用。”
李忠元指出,高铁项目通常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社会效益显著但投资规模巨大,资本回收周期长达数十年且面临复杂风险。“投资者仍需考量资金回收路径与风险分散机制。”他认为高铁项目需将经济外溢效应转化为投资者实际回报,例如开发车站周边土地价值,并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分散超支风险。
截至2025年6月,雅万高铁已累计服务超1001万4707人次。2025年6月27日创下单日载客量纪录,当日恰逢伊斯兰新年假期与学校假期,列车开行62趟次运送旅客2万6770人次。(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