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勒贡工商会勒索案引发投资担忧 投资者或弃印尼选越南等国
-

【本报讯】印尼工商会芝勒贡分会(Kadin Cilegon)主席及其两名同伙因一段要求5万亿印尼盾项目配额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而被列为嫌疑人。该视频显示其在不经招标的情况下索取项目,引发公众哗然。这起事件为商业界层出不穷的勒索案件再添新例,将对印尼投资环境产生何种影响?
万丹省警局刑事调查主任迪安·塞蒂亚万警长表示,三名在押嫌疑人分别为芝勒贡工商会主席MS、工业领域副主席IA,以及印尼全国渔民协会(HNSI)芝勒贡分会主席RJ。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警方于5月16日晚间指出:“三人被证实曾积极胁迫企业方,要求未经招标程序将项目交给其所属组织。”
印尼工商总会主席阿宁迪亚·巴克里宣布,已暂停涉事芝勒贡分会负责人的职务,并强调这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工商会整体立场。此前,这段索要项目的视频已引起普拉博沃总统关注,总统已下令投资部召集相关方解决问题。
涉事项目为Chandra Asri集团旗下子公司投资的国家战略项目,中国成达工程公司作为承包商参与建设。视频中,芝勒贡工商会代表无视承包商提出的“需证明本地能力”要求,直接索要合同份额。警方调查显示,嫌疑人在2025年4月两次会议中对其他承包商也实施了类似胁迫行为。
勒索行为冲击投资信心
印尼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Indef)研究员艾哈迈德·赫里·菲尔道斯指出,安全性和舒适度、法律确定性、基础设施状况等是投资者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考量。近期频发的勒索事件可能导致外资重新评估印尼投资环境,“全球投资者或转向越南、泰国或马来西亚”。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2023年印尼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落后于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泰国竞争激烈。科技巨头们的投资动向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英伟达选择越南发展人工智能,苹果追加在越160亿美元投资,谷歌拟在越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马来西亚和泰国也获得微软等公司注资。
尽管印尼近期与微软、苹果达成投资协议,但苹果曾因国内成分含量(TKDN)要求与政府僵持不下,其1亿美元初始提案遭拒,后修改为10亿美元方案才获通过。印尼雇主协会(Apindo)主席欣塔·金达尼警告,勒索事件已触及“法律确定性和商业安全感”这一根本问题,可能引发投资者信心下降、推迟甚至取消投资计划。
经济疲软催生勒索乱象
分析师赫里指出,近期勒索案件激增与经济低迷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放缓、居民购买力下降、裁员威胁加剧,迫使本土企业转向胁迫外资分享项目。芝勒贡案件正反映出普拉博沃政府预算紧缩政策引发的连锁效应——本土企业失去常规项目来源后陷入财务困境。
赫里建议政府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而非单纯依赖刑罚。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投资放缓,进而影响就业和市场消费,最终危及经济稳定。普拉博沃政府虽已要求内阁严厉打击妨碍投资行为,并设定2029年经济增长8%、吸引超3000万亿盾投资的目标,但实现难度不容小觑。
欣塔强调维护投资环境需要“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和“执法一致性”,政府应扮演公平保护者角色,既保护投资权益又确保法律公正执行,杜绝特权现象。当前,如何在提振经济与整治商业环境间取得平衡,正考验着新政府的执政智慧。(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