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应急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缪国斌
 
春季气温骤然反复,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眼下已经立春,但天气变化无常,北方地区“倒春寒”还比较明显,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儿童要格外注意保养。
1“. 倒春寒”最容易击倒哪些人?
老年人。老年人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一遇到“倒春寒”,一些慢病老人血压波动增大,最容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这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儿童。儿童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传染性疾病。
时髦女性。一些年轻女性往往因为过早减少着装而受寒生病,且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较男性更敏感,遭受冷空气侵袭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2“. 倒春寒”时节容易生哪些病?
春季感冒、哮喘。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人体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建议体质弱的老人和儿童,初春季节中午12点后再出门 ,出门时戴好口罩,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心脏病。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春季容易出现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睡眠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千万不要自行减药。规律监测血压,如果发现异常波动,出现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等情况,应积极就医。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要格外重视,及时就诊。
胃肠道疾病。气温较低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每年初春,从各大医院门诊接诊量看,很多患者都是受凉后“老胃病”发作,所以有胃病的人在初春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生冷、剌激性食物,一日三餐要规律。
脑梗。“倒春寒”时节,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十分多见,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夜间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很容易出现中风。特别提醒,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和治疗。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尽量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救治、早溶栓。
过敏性疾病。立春后,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遇到“倒春寒”,或花絮拂面、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因此,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少进入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关节病患者要注意关节的保暖。
3“. 倒春寒”时节如何保养?
衣。气温回升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果着急脱去冬装,而人体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很容易感冒。另一方面,春季到来,人的抗寒能力变差,遇到“倒春寒”时,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建议老人、儿童、孕产妇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不要过早脱掉棉毛衣服,气温回升并稳定在15度前,不能盲目减衣。
食。“倒春寒”时节,饮食方面宜多吃性味甘平的食物,少食酸涩 、油腻食物 。春季也是养肝、护肝的好季节,多吃菠菜、荠菜、胡萝卜等食物,可起到有效调节肝火的作用。也可适当吃点辛辣的食物,如葱、姜、蒜等,能够起到益气通阳、祛散阴寒的作用 。 还要保证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充足摄入。
住。气温回升,室内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3次窗,每次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早上起床后,客厅和卧室要开1次窗,中午12点到1点开一次窗,下午3到4点开1次窗。
此外,有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有害物质,还具有吸尘减噪、调节室温和温度的功能。室内种植观赏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室内光照时间较短,宜选择如发财树、绿萝、棕竹、虎尾兰、橡皮树等观赏性植物。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可选择生命力较强的植物,如万年青、虎耳草等。
行。很多人有晨练的习惯,但“倒春寒”时节早晨气温低、湿度大,容易感冒 。而且,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氧含量低,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肺心病、“老慢支”、糖尿病等慢病的老年人更加危险。所以,建议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户外运动。▲
(本文由本报特约记者莫鹏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