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政府已确认,自2026年1月起,不再延长整车(CBU)电动汽车的进口补贴。
预计这项政策将影响印尼的电动汽车价格,尤其是那些未能履行2025年工业部长第35号条例规定的本地工业化承诺的品牌。
日前,万隆理工学院(ITB)汽车观察员Yannes Martinus Pasaribu对记者解释说,进口电动汽车的价格有可能大幅飙升。 “终止中央政府部门税收优惠政策,将导致那些APM不符合2025年工业部长第35号条例要求的进口电动汽车价格显著上涨,涨幅可能高达30%。那是因它们将再次被征收增值税、PPnBM税和全额进口关税。”
Yannes强调说,然而,该涨幅并非平均分配。成功履行投资和本地生产承诺的制造商仍有权享受进一步的财政激励。“如果他们成功履行承诺,电动汽车价格可以保持稳定甚至下降。他们可以享受政府承担的增值税(DTP)、PPnBM税豁免或电池补贴等激励措施。”
如此一来,这项新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加速印尼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Yannes 表示,对于销售额较高的授权品牌代理商 (APM),尤其是在 2 亿至 5 亿盾市场,最现实的策略是加快在当地建设工厂。“否则,他们可能会因为价格飙升且缺乏竞争力而失去既有的市场份额。”
Yannes 解释说,与此同时,预计中低端市场销量较低的 APM 将难以生存。他们的产品将成为定价过高的利基产品,从而面临缓慢消亡的巨大风险。“唯一可行的整车进口方案是针对高端市场或对价格不敏感的特定产品。即使没有激励措施,该领域的消费者也相对愿意支付溢价。”
他列举一种更有效的策略,即转向进口零部件(CKD),然后在印尼进行组装。
他解释说,“采用CKD(本地组装)方式,他们可以利用当地的组装设施,例如Handal Indonesia Motor公司,奇瑞和吉利等多个品牌已经在使用该设施。本地组装的税率更低,而且由于人工和间接成本已计入,有助于实现40%的TKDN目标。”
Yannes认为,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潜在放缓,将在中端市场最为明显,尤其是售价在2亿至5亿盾之间的电动汽车,这些车型对价格变化高度敏感。
他总结说,“那些未能履行对工业部承诺的低成本电动汽车进口商将逐渐倒闭,因为他们的产品将不再具有吸引力。”(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