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海洋与渔业部(KKP)11日表示,尽管美国近期收紧了部分海产品的进口监管措施,但印尼仍可继续向美国出口虾类产品,有关加强措施仅针对特定企业与地区实施。
 
海洋与渔业部海洋与渔业产品质量控制与监督局局长伊莎尔蒂妮(Ishartini)在10月11日于雅加达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美方的监管加强仅适用于特定企业和特定地区,并不意味着对印尼整体虾类出口的限制。”
 
她说明,位于万丹省西冷(Serang)县芝干德(Cikande)工业区的一家企业因其产品疑似检出放射性元素铯-137,被美方列入进口拒绝名单,暂时无法对美出口;但该企业位于北苏省棉兰(Medan)的分厂并未被列入名单,仍可照常出口。
 
伊莎尔蒂妮在声明中进一步表示:“爪哇和楠榜地区的多家虾类加工企业仍可继续对美出口,但须随附由海洋与渔业部质量控制机构出具、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可的‘铯-137阴性证明’。”
 
海洋与渔业部数据显示,受该附加要求影响的渔业加工单位(UPI)共有41家,其中爪哇地区35家,楠榜地区6家。上述UPI在出口时只需随附由该部质量机构签发、经FDA认可的“铯-137阴性证明”,即可继续对美出口。
 
海洋与渔业部还建议,企业现行的质量证明格式可继续使用,只需在报告中增列铯-137检测结果即可。
 
为提高通关效率,印尼“SIAP MUTU”质量认证数字系统将对接美方的“进口贸易辅助通信系统”(Import Trade Auxiliary Communications System,ITACS),以加快海关检验与放行流程。
 
为落实铯-137无污染认证工作,海洋与渔业部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与印尼核能监管局(Bapeten)及国家科研与创新局(BRIN)合作开展实验室检测,制定兼顾企业负担的抽样规则,在港口安装辐射监测系统(Radiation Portal Monitor,RPM),并按照美方监管要求优化相关操作程序。(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