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业部长安迪·阿姆兰·苏莱曼(Andi Amran Sulaiman)对印尼在提高产量后能加速实现大米自给自足表示乐观,此举旨在落实国家可持续粮食主权。
周五(3/10),安迪部长于在雅加达发表的声明称,“若一切顺利,未来三个月内我们将能正式宣布印尼实现大米自给自足,”
他披露,政府持续推动各项战略计划,包括开垦新农田、修复灌溉网络以及提高农民福祉。
凭借当前的各项突破与产量成果,政府将不会进口大米。
他表示:“凭借充足的储备,若真主应允,今年将不会出现进口情况。”
2025年印尼大米产量呈现显著增长,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及美国农业部等国际机构的预测目标。
根据中央统计局(BPS)数据,预测2025年1至11月大米产量将达到3319万吨,较2024年同期(2947万吨)增长12.62%。
BPS生产统计副局长M. Habibullah表示,产量增长为国家主食供应提供了保障。
他于周三(1/10)在雅加达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至11月预计产量突破3300万吨,使我们的主食供应更有保障。大米不再是推高通胀的因素,而是支撑物价稳定和民众购买力的支柱。”
中央统计局(BPS)的最新数据进一步证实,我国大米产量正逐步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预测。美国农业部指出,今年印尼大米产量预计将达到3460万吨。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则预测,在2025/2026种植季,印尼大米产量将达3560万吨。
2025年1月至11月的产量数据不仅超越2024年成就,更突破了近七年来的最高纪录。此前最高产量纪录出现在2022年,达到3154万吨。(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