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投资部副部长陶托托亚·帕萨里布透露,为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所需投资落实金额达到1.3万万亿盾。这一数字是2025年至2029年五年期间的累计目标。这些投资资金将来自国内外国直接投资。
周四(10月2日),陶托托亚在雅加达投资部大楼举行的“2025年印尼绿色矿产投资论坛”上表示:“为推动经济增长达到8%,我们设定了未来五年内实现1.3万万亿盾投资落实的目标。”
按年度细分来看: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5.3%,所需投资落实额为1,905.6万亿盾
2026年经济增长目标6.3%,所需投资落实额为2,175.26万亿盾
2027年经济增长目标7.5%,所需投资落实额为2,567.47万亿盾
2028年经济增长目标7.7%,所需投资落实额为2,969.64万亿盾
2029年经济增长目标8%,所需投资落实额为3,414.82万亿盾
据此测算,2025-2029年期间投资落实额预计年均增长15.67%。该13,023.8万亿盾(按1美元兑1.6万盾汇率计算约合8146亿美元)的目标是基于特定汇率假设制定的。
陶托托亚强调:“要实现这个投资落实目标(而非计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过去两届政府任期内我们实现的投资额约为9,200万亿盾,而未来五年我们需要实现1.3万万亿盾的投资规模。”
 
投资便利化与财政政策挑战
印尼投资便利化仍被指出存在显著短板,尤其在许可审批领域。陶托托亚透露,印尼投资周期通常长达4-5年,其中两年时间完全耗费在办理各类许可证上。
他称:“仅办理许可手续就需两年左右。从投资者入驻、成立外商投资公司到实现商业化运营,整体周期平均需要4-5年。”
这一现状与越南形成鲜明对比,该国投资周期仅约两年。他补充称:“越南目前已实现两年周期。投资者决定启动项目后可直接进入建设阶段,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为加速审批流程,印尼投资部正推动实施“默示许可”机制,即符合要求的申请若在特定期限内未获技术部门回复则视同自动批准。他解释称:“以酒店许可为例,28天即可开工。选址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估等基础要求仍须满足,但可采取后置支付方式。”
除行政许可以外,托托图阿还指出财政政策问题削弱了下游产业竞争力。以锡焊料产品为例,尽管印尼拥有原材料和冶炼设施,其本土生产成本却高于马来西亚。
他表示:“这种现象值得警醒。锡锭从我国输出,在马来西亚加工成焊料后,竟以低于本土产品的价格返销印尼。经调研发现,问题源于我国财政政策策略——每个生产环节均需课税,导致成本层层叠加。”
他强调,印尼必须加快许可审批并完善财政政策,方能在全球投资争夺战中提升竞争力。(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