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网络赌博与涉恐活动 挪用福利金为新渠道
-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网络赌博(网赌,judol)已渗透至社会各阶层的现象。网赌并非仅限于城市富裕中产群体的活动,在生活拮据的下层阶级中也很流行。这一现状令人忧心忡忡。
最新调查揭露:大量社会福利金领取者竟将政府的补助用于网络赌博。政府发放这些资金的初衷是缓解民众日常生活负担,特别是教育及基本生活开支。
这些证据显示了几件事的迹象:一,通信和数字化部 (Komdigi) 的根除网络赌博的行动远未奏效。尽管号称已关闭数百万个赌博网站,但事实证明,死灰复燃现象严重,一个网站消失,千万个网站涌现。显然,公众仍然可以自由访问赌博网站。
二,社会福利金的发放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与公众教育。补助款项仅简单发放,后续使用全无监管。
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很大一部分把赌博当作致富捷径。
此事亟需全社会警醒:社会福利金涉赌金额已逼近1兆盾!
社会事务部长赛弗拉•尤素夫(Saifullah Yusuf)披露,金融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PPATK)查实已有9570亿盾社会福利金流入赌博网站。
2025年中期的数据分析显示:在2840万福利金领取者居民身份证号(NIK)中,2024年与970万赌博玩家信息交叉对比后,发现重合身份证号达57万1410个。 "2024年2%的福利金领取者成赌博参与者,相关交易达750万笔,总值9570亿盾,"俗称古斯•伊普尔(Gus Ipul)的社会事务部长7月10日在雅加达称。
2025年,数百兆盾的社会补贴和社会救助资金错配。即使是家庭希望计划(PKH)和基本食品补助,据称也有45%的资金被挪用。社会事务部长说:“政府激励援助(BIP)也一样有43%的资金被挪用,液化石油气援助60%被错发,燃油的错发更达到82%,电力补贴则超过50%未被精准投放。”
金融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PPATK)主任伊凡•尤斯蒂亚万达纳(Ivan Yustiavandana)揭露:数百名福利金领取者的居民身份证号竟牵涉贪污案乃至恐怖主义融资。超百个身份证号关联恐怖主义资金活动,另有一些涉及贪污、毒品犯罪等行为。
7月10日,伊凡在雅加达表示:“事实证明,一些居民身份证号(NIK)与腐败有关,有些与毒品有关,有些甚至与恐怖主义融资有关。超过100人的居民身份证号被确认参与了恐怖主义融资活动。”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要求政府立即启动政策评估与改革。社会福利金多年遭蚕食鲸吞,部分被贪污挪用,甚至沦为政治权力工具,如今更滋养赌博产业。
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政府不能担心解决此类挪用问题会失去公众支持。这笔巨额资金应该用于更具生产力的项目,例如信贷补贴、化肥、教育、医疗保健,甚至劳动力培训等领域。
我们同意社会事务部长(Mensos)赛弗拉•尤素夫的观点,即中央和地方政府应使用国家社会经济单一数据(DTSEN)来确定社会救助的受助人。赛弗拉说:“各省长、县长、市长及地方政府发放福利或其他救助物资时,不应使用国家社会经济单一数据以外的数据,因为这符合总统的指令。如果社会救助分配不合理,违规发放将引发问责。”
因此,未来的挑战在于政府如何确保社会福利援助政策有效且精准落实。
关于网络赌博问题,民众最常担忧的是政府在预防和打击行动中缺乏连贯性。政府本身似乎在监控这类交易方面缺乏确定性和果断性,亦未对这类交易模式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
其结果是违规操作始终有机可乘。民众不惜挪用政府补助参与赌博投机,即使这意味着要动用政府发放的社会救助金。这本身就是制度失效最尖锐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