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张 侃
本报记者 施 婕
 
如何过好一生,是每个人的重要课题。如果用年龄阶段划分人生,不同时期的生命状态、要完成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每一步都做对、做好,才可能成就美好人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侃认为,人的一生可以拆解成5个20年,每个阶段定位准了、把握好了,人生才能得以圆满。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幸运、顺遂的人,大抵都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个20年,长大成人、身心健康。从出生到20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张侃将这个时期归结为四个字——长大成人,其对人生整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大成人可以拆解为“长大”和“成人”,分别对应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文化、有理想的独立个体。良好的生活作息、科学的营养摄入以及足够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实现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实现健康的体魄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相较之下,心理成长会因为社会变化而面临重重挑战。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包括建立对世界的信任、形成自主意识、主动探索世界、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等,是形成基本性格、建立思维模式、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保障心理健全发育,父母的庇护、校园的滋养都必不可少。如果过早离开校园、闯荡社会,很可能因为心智不成熟、缺乏文化教养而在未来遭遇更多人生困境。
第二个20年,成家立业,获一技之长。20~40岁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这一阶段属于青年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已经为这阶段进行了基本定位,称之为“三十而立”,意思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张侃认为“成家立业”与“三十而立”大体相通。成家是指,在生活中有可居之所,基本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立业是指,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社会关系,自身修养和意识形态日趋成熟和完善,为日后建功立业做好充分准备。
张侃强调,这里所说的成家立业与结婚生子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拥有立足之地。按照现阶段人生发展轨迹,人们一般在22岁大学毕业,顺利的人在30岁到40岁处于职场磨砺阶段和事业上升期,努力、拼搏、奋斗是这一时期的人生重点。
第三个20年,高光阶段,努力做贡献。40岁到60岁是人生核心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那些做好充分准备的人将迎来人生的高峰,事业有成。《论语》中说“年富力强”,更多是指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年人。在很多心理学家关于生命发展阶段的论述中,都将这一阶段视作人生的黄金时期,成熟、稳重、经验丰富是这时的性格特点。
这个阶段的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孩子需要关爱,父母需要关心,事业需要劳心。人们一方面要在事业上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要为家庭付出更多心力。“奉献”是这一阶段人生发展的主旋律。这个时候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站位来审视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定位,看清自己能实现的价值、能做出的贡献,再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全情投入,方能享受出成果的喜悦。
第四个20年,稳步谢幕。60岁到80岁,人生迈入老年期。如何积极、成功地老去成为这一阶段的重心,“稳步谢幕”是关键。张侃将这个20年划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指60岁到70岁,这一阶段的老年人仍可在此前事业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光发热。研究表明,人类的晶体智力(对问题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在中老年期并不一定会下降,反而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这意味着老年人依旧拥有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能量,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对于后辈的扶持和提携,圆满完成事业的交接,从容退出事业舞台中心的位置。下半场指70岁到80岁,在这一阶段,金钱名利已成过眼云烟,随着社会关系的减少,享受天伦、体验人生、领悟生命的真谛将成为生活的重心。
《论语》对这一时期的特点也有两个精准的概括,一个是六十而耳顺,一个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它们也为人们成功老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首先在心态上做到不纠结、不执迷、不痛苦,耳朵听得进任何声音,继而达到镇定自如、波澜不惊、举重若轻的境界;其次在行动上,尽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但随心所欲的同时也要有规范制约。更宽容,更有礼,更豁达,更从容,活出优雅老者的典范。
第五个20年,益寿延年,安度余生。80岁到100岁,人生即将迈向终点。如何安度余生、益寿延年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功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走过耄耋之年,人生何其幸运,如何在余生潇洒老去,在于我们对待疾病和余生的态度。一方面要从容面对疾病,学会和老年慢病和平共处,自信乐观地生活;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生老病死是常态,余生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昨日糟粕清零,明日困难不扰,快乐活好当下每一天,便是人生最大赢家。
人的一生,每个时期都各自精彩,尽全力过好每个阶段,积极构建生命的长度与厚度,才能实现美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