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颈动脉狭窄两种手术啥区别
-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茅翼亭 □陈方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颈动脉狭窄作为脑梗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1.颈动脉是啥?我们大脑组织的供血,约 70%依赖位于气管左右两侧的颈动脉,还有 30%依赖位于颈椎两侧的椎动脉。由此可见,颈动脉对我们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颈内动脉起始处也是动脉硬化和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70%,会影响供应脑组织的血流,出现缺血梗死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2. 颈动脉狭窄有哪些类型?根据之前是否发生过脑梗,可以把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50%的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非常高。因此,除规律服用抗血栓及他汀类药物外,还应接受手术干预。对于体检发现颈动脉狭窄、仅有头晕症状而没有发生过脑卒中的无症状患者,医生需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判断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如果狭窄程度超过70%,且斑块不稳定,也应接受手术治疗。
3.颈动脉狭窄如何治疗?目前,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扩张支架置入、外科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
介入扩张支架置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置入支架手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可改善颈动脉的狭窄,减少今后脑卒中的风险。介入治疗手术具有微创、可局麻下进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也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指外科医生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切开颈动脉,完整切除颈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血流的目的。术后患者需要继续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预防卒中发生。
3.两种手术如何选择?目前国际上多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两者在并发症、远期预后、长期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基本相似。但两种治疗方式还是各有适合人群的。
介入支架手术适合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近期心梗、严重肺部或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或者具有高位颈动脉分叉、颈部放疗病史、对侧颈动脉存在重度狭窄/闭塞和颈部既往手术过的患者。内膜剥脱手术更适合颈动脉狭窄伴有环形钙化性病变、狭窄同时伴有漂浮血栓、血管极度扭曲或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4.做完支架手术后还能抽烟吗?吸烟和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无论是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手术还是内膜剥脱手术,都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因为在两种手术后 ,均存在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性。如果不进行干预,发生再狭窄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只有狭窄的血管长时间保持通畅,才能减少长期卒中的发生。
5.置入颈动脉支架后会不会有异物感?支架置入位置在血管内壁,没有神经末梢,患者不会有异物感。此外,所有颈动脉支架的材质都是兼容磁共振的,术后即刻就可以接受磁共振检查。
6. 支架手术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大部分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无论选择支架手术还是剥脱手术,术后都需要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类药物,才能达到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好效果。支架手术后,一般需要同时口服两种抗血小板药物 3~6 个月,之后就可以减成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7.内膜剥脱手术斑块切除更干净吗?内膜剥脱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段将血管壁上的内膜硬化斑块全部切除,保证血流通畅,但也存在管腔损失需要人工补片的可能。而介入支架手术是通过球囊扩张成型支架置入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两种手术的目的都是解除血管狭窄,恢复动脉血流,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两者在预防远期卒中的效果方面是一致的。
8. 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需要治疗吗?没有不适或仅有轻微头晕头痛、通过体检发现了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增强 CT、CT 灌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明确狭窄的程度是否影响到血流、其他血管的代偿和脑组织是否存在严重缺血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目前公认的指南认为,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如果狭窄程度超过 70%就会影响到脑组织的血流,建议进行积极治疗。而对于狭窄程度不到 70%的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外也要定期复查,因为一旦颈动脉发生了闭塞,再通过介入或复合手段治疗血管,就变成了风险高、费用高、疗效不确切的高危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