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亮相长安大戏院
-
经典是时代的缩影、文化的精髓、精神的凝结。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经典仍在被不断阅读、观看、欣赏,并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源泉,被反复改编、重拍、翻唱。李英儒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曾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图谱影响深远。日前,由北京京剧院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长安大戏院正式亮相。北京京剧院以京剧的艺术形式,将华北古城波澜壮阔的敌后抗日战争历史重新呈现,将观众带入时光隧道,重温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舞台再现经典震撼人心
观剧看戏不只因为怀旧
由王晓棠、王心刚主演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曾伴随几代人成长,金环、银环、杨晓冬、关敬陶等角色都深入人心,电影中的情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那些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斗争场景,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情感,都深深地铭刻于人们心中。
众多观众观看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后纷纷表示,此次来观剧看戏不只因为“怀旧”。
“芳草”给观众赵怡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剧以‘芳草’为意象,使剧情实现相互关联与巧妙过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芳草’的引申意义是顽强不屈、绵延不尽,在剧中代表着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设计内涵丰富,发人深省。”
观众丰来迎表示,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员们在塑造人物时摒弃“脸谱化”模式,突破行当表演局限。无论是金环、银环、杨晓冬、关敬陶,还是杨母、高大成,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实可感。“北京京剧院推出此剧,以京剧艺术形式再现红色经典,以此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也彰显了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观众石雪表示,剧中金环、银环、杨晓冬等人物形象,具备诸多生活化的动作与语言,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该剧的唱词编写与剧情设计颇为用心、考究,能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感悟全剧立意。
该剧剧本创作在深入挖掘并领会原著小说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京剧表现手法进行呈现。唱腔设计由知名作曲家朱绍玉担纲,行当齐全,有旦角、老生、花脸、丑角,且每个行当都有大量唱腔。尤其是“关敬陶”与“杨晓冬”合唱的激荡人心的“双嘎调”,音乐与剧情相互映衬,将全剧推向高潮。这些也都让观众点赞、大呼过瘾。
全剧艺术表现独具匠心
京腔京韵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经典记录着红色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凝聚着红色精神。这部剧的呈现效果,超出了众多观众的预期。
戏剧评论家汪守德认为,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经亮相,便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掌声,这主要归功于该剧所展现出的较高层次的思想艺术水准。“具体而言,该剧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其结构独特完整,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精彩,人物饱满鲜活,音乐高昂激越,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既传递了原著的丰盈,又注入新时代气息,实现了真实性、抒情性的结合。此外,该剧汇聚了北京京剧院众多京剧名家与优秀演员,他们对剧中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富有层次与个性特征的刻画,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对剧作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演绎和较为理想的呈现,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认为,北京京剧院此次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让红色经典蕴含的红色基因在京腔京韵中得以传承。“用京剧艺术讲好红色故事,故事是核心,京剧是基石。该剧在故事上尊重原著的同时,以京剧艺术形式丰富了人物形象,让人物在舞台上立了起来。该剧还从导演、编剧、音乐、舞美等多个方面在尊重戏曲美学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时代审美的表现形式。比如,运用当代审美观念,将电影的视觉元素引入舞台空间的重塑过程中。冰屏的巧妙使用,营造了层次丰富而空灵的戏曲舞台,突出了京剧演员的表演而又不失意境之美。还比如,随着场景变化,对桌椅的现场调度摆放,是对传统京剧一桌二椅的内涵传承和创造性呈现。这些守正创新的舞台呈现,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在对京剧之美的体悟中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京剧传承发展绽放活力
守正创新彰显使命担当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北京京剧院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又一次生动诠释。作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北京京剧院始终勇担传承国粹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剧院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持续深耕,接连创排了《党的女儿》《狼牙山》《李大钊》《许云峰》《石评梅》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佳作,将红色基因融入京腔京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深度融合。
《野火春风斗古城》不仅在角色塑造与情节架构上承载厚重历史记忆,传递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更在艺术表现上努力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这些剧目既恪守“唱念做打”的京剧艺术本体,又巧妙融入现代舞台美学,使红色经典焕发时代魅力,让观众在艺术震撼中感悟革命激情。
自成立以来,北京京剧院在剧目建设上始终肩负“大团”责任,成就斐然:一方面,传承经典,复排呈现众多骨子老戏;另一方面,锐意创新,创作改编各类新编剧目。新编历史剧《宰相刘罗锅》《画龙点睛》《风雨同仁堂》《下鲁城》《齐白石》等屡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殊荣;现代京剧《梅兰芳》《宋家姐妹》等则在题材与表现上不断拓展;《马前泼水》更是小剧场京剧的滥觞之作,与《浮生六记》《大宅门》等以新颖视角和灵活形式广受好评,为京剧探索了当代化表达的新路径。剧院策划的品牌演出、主题展演也广受赞誉,形成了继承、挖掘、复排、新创并举的繁荣局面。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北京京剧院这一系列艺术实践的生动延续,它将深厚的传统底蕴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赋予了京剧艺术蓬勃的生命力。“出人、出戏、出精品”是北京京剧院代代相继的奋斗目标,每一出剧目、每一场演出都凝聚着艺术家们的智慧与汗水,体现着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与创新发展的勇气。近年来,北京京剧院以丰硕的艺术成果,持续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演艺之都”建设注入京剧力量,让国粹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至臻至美的艺术享受。 文/顾昕昕(来源:新华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