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爪哇省西都文罗(Situbondo)县Asembagus区传来坏消息,蔗农生产的白砂糖大量积压在仓库中。据报道,当地近一个月来有5000吨蔗农生产的白砂糖未能售出。
这一现状令人忧心。目前尚不清楚糖库存积压是否与进口糖充斥市场有关。官方尚未就此事发表任何声明。政府今年确实已批准从印度和巴西进口20万吨糖,原计划用于补充国家储备,但是否存在泄漏流入市场的情况仍待查证。
国家粮食局(Bapanas)保证政府将继续收购国内蔗农的收成,并承诺农民生产的糖价不会因进口原糖(GKM)而下降。"我们必须确保蔗农的糖价维持在每公斤1万4500盾。首要原则是必须守住糖价和甘蔗收购价,绝不允许价格跌破双方协定的1万4500盾/公斤。"国家粮食局长阿里夫·普拉塞蒂奥·阿迪(Arief Prasetyo Adi)此前表示。
然而现实情况是,不仅西都文罗地区,多家糖厂都出现了蔗农产糖积压的现象。
西都文罗Assembagoes糖厂总经理穆利约诺(Mulyono)对此表示担忧。他说:"由于白砂糖迟迟未能售出,我们已连续四个周期无法向在Assembagoes糖厂加工甘蔗的农户付款了。"
穆利约诺续称:“这种情况在印尼蔗农协会(APTRI)成员糖厂普遍存在,目前协会正与相关部门协调。”
国家粮食局承诺近期将拨付1.5兆盾专项资金收购蔗农积压糖。阿里夫局长道:"资金即将到位,国企将以不低于1万4500盾/公斤的价格收购。众所周知,普拉博沃总统对农民群体格外重视。"
据悉,由于囤积仓库中的糖尚未售出,印尼投资管理局(Danantara)将拨出这笔1.5兆盾的收购资金。
蔗农产糖滞销问题几乎年年上演,根源在于利益冲突。政府年复一年大规模进口食糖,而蔗农却在为血汗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而抱怨。
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机构(Indef)已故研究员费萨尔·巴斯里(Faisal Basri)生前曾揭露糖进口量持续暴涨背后的各种异常现象。他说:“进口本应只为填补产销缺口,如今进口量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这很不正常。"
政府为何总在同一个问题上重蹈覆辙?我们总是陷入同样的陷阱,因为我们没有吸取教训,并且缺乏全面可持续的突破性政策。
当局本应精准测算国产糖产量与进口配比。虽然我国无法完全实现食糖自给,但蔗农产量也相当可观。进口糖应严格用于补充国家储备,而非成为某些集团牟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这一现实既讽刺又令人悲伤。在独立之前,印尼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出口国。我们本应保持与其他国家竞争的糖生产国地位,但现实却非如此,削弱其糖出口国地位和竞争力的,恰是政府自身的政策。
我们一再警示:国家潜力正被特定利益集团(包括政策套利者)蚕食。那些杀鸡取卵的政策不仅危害制糖业,更危及诸多战略产业的生存发展和摧毁国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