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国家粮食事务署(国粮署)署长艾哈迈德·里扎尔·拉姆达尼(Ahmad Rizal Ramdhani)表示,截至2025年年中,全国大米库存已达42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预计8月大规模收割季将带动库存进一步增长,增加量预计可达100万吨。
 
拉姆达尼24日在西爪省万隆表示:“全国大米供应充裕,基本民生物资完全有保障,广大民众无需忧虑。”
 
他指出,420万吨的库存为印尼独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印尼向粮食自给迈出坚实步伐。
 
“国粮署的大米收购量非常可观。截至2025年6月,我们已收储420万吨,创下历史性纪录,”他说。“截至2025年6月底,国粮署已完成大米收储420万吨,创下历年来最高水平,体现了国家粮食调控能力的显著提升,”他说。
 
为巩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政府正与国粮署合作,加快战略性农地开发。
 
“当前,多个战略性农业开发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中,巴布亚省马老奇、中加省及苏南省三地各规划新增农地100万公顷,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粮食储备与物流核心区域,”他说。
 
拉姆达尼进一步指出,政府设定三大目标:近期实现粮食自给,未来两年启动粮食出口,并力争在第三年将印尼打造为全球重要粮食供应国。
 
针对在新开发农地建设粮仓等基础设施的计划,拉姆达尼未作明确回应,但表示国粮署将持续参与农产品收购,发挥末端保障作用。
 
“国粮署作为国家粮食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将持续发挥兜底作用,全面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作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说。
 
他同时向全国农民表示感谢,称其在维护粮食稳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全国农民年均种植季节普遍达两季,有部分地区甚至实现三季至四季轮作,这是粮食生产领域的重大进展,应予以持续巩固,以保障大米、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长期稳定供给,”他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国粮署大米收购总量达265万吨,已接近300万吨的年度目标。
 
对此,农业部长阿姆兰·苏莱曼(Amran Sulaiman)建议,将国粮署年度收购目标提升至450万吨。(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