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正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支持金融科技点对点(P2P)借贷行业或称线上贷款(简称“pindar”)的发展壮大。OJK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小额信贷机构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监管执行主任Agusman表示,相关支持措施也包括加强行业监管。 
Agusman解释称,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根据2023年第4号《金融部门发展与加强法》(UU P2SK)授权,制定并发布《2023—2028年信息技术型联合融资服务业发展与加强路线图》(LPBBTI),作为金融科技借贷行业发展与壮大的指引。 
他于周二(7月1日)在一份正式声明中表示:“此外,OJK还发布了2024年第40号关于金融科技借贷的OJK条例(POJK),作为对现行规定的更新,旨在强化机构层面、风险管理与治理机制,加强消费者保护,并支持生产部门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Agusman指出,OJK也对与经济效益相关的监管规定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包括设定金融科技借贷机构向借款人收取费用/利息的上限。此外,还规定借款人最多只能从三家金融科技借贷机构获得资金。 
OJK也要求各金融科技借贷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风险免责声明,确保消费者了解参与金融科技借贷交易所固有的风险。 
Agusman表示:“此外,还要求借款人主动申报其现有贷款余额,以防止公众因金融科技借贷交易而面临潜在风险,并避免陷入过度负债的陷阱。” 
他补充道,OJK还对借款人的最低年龄(18岁)及最低收入(300万盾)作出进一步规定。针对专业借款人和非专业借款人,OJK也依据其收入水平设定了资金配置上限。 
此举旨在鼓励金融科技借贷用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切实了解面临的风险及自身的财务状况。 
Agusman指出,OJK还通过加强监管,要求金融科技借贷机构仅向借款人在印尼银行开设的账户发放贷款,并强化电子“了解你的客户”(e-KYC)及信用评分流程,不得为财务能力不足借款人的关联方提供融资便利。 
他说:“我们也在强化内部控制职能,包括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机制,并防范虚假交易和欺诈行为。” 
Agusman还表示,OJK正在加强对金融科技借贷行业及违规当事人的监管力度,包括重新评估主要责任人,并施加最高限度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CIU),同时与执法机构(APH)协作,对金融服务领域涉嫌犯罪的行为开展后续调查。 
此外,他强调,OJK将继续以审慎方式加强对金融科技借贷行业的监管,以推动该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OJK还强调,将毫不犹豫地对行业内违规行为与当事人采取果断措施,并施加最严厉的处罚,旨在促进行业的健康、高效与诚信运作,切实保障用户与公众利益。 
Agusman总结道:“通过上述一系列强化措施,金融科技借贷行业有望实现健康、透明、负责任的发展,切实满足包括生产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融资需求。”(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