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集团创始人翁俊民博士 母亲节对母亲的感言
-
【本报讯】今年•5月母亲节,是国信集团创始人拿督斯里翁俊民博士再也不能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第一年。母亲谢珍玲在2024年7月10日离世。母亲的离世,给翁俊民博士造成很大的打击,至今仍然无法释怀。
他回忆说, “我没有美好的童年,青年时代也寡淡无味。学习和做生意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内容。我的少年时代一直跟随着父母的步伐和指示,经商、经商,再经商。”
在翁俊民博士的记忆里,父亲为人厚道而且思想传统,一生谨小慎微、勤劳俭朴,是宁愿挨冻受饿也不愿麻烦别人或者投机耍滑的人。相比而言,做生意的母亲要灵活得多,也对翁俊民的影响更大,直到现在,还在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童年时,生活非常的贫穷。虽然出生在较富裕梭罗商人世家的母亲谢珍玲,但始终陪伴着一生勤劳俭朴,终日不苟言笑的父亲翁文英一起奋斗,忙忙碌碌一生为子女付出一切。母亲生意头脑与生俱来,她常教导孩子做生意不是说谎,但是需要谎言,这叫生意技巧。做生意在于如何运用说话和经商艺术,使人愿意与你交易。
翁俊民博士说,“父亲教我如何处世为人,母亲教我经商之道,两人对我的影响虽不同,不过显然都十分深远。”
母亲传授人生四重要品质,在母亲谢珍玲眼里,翁俊民博士从小就“能量超凡”。她说:“我没想到俊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当他还小的时候,我就有预感他定非池中之物,他会成为一个非比寻常之人。从小他身上就体现出勇敢、坚韧、善解人意和聪明的气质。他不像其他小孩那样爱哭。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不喜欢抱怨。他勇于担当,知道责任的意义。”
早年一贫如洗,谢珍玲身为母亲,物质上给不了孩子什么,但也不想让孩子承受苦难而一无所得,总设法在艰难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传递信念,让孩子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真谛。
她传授翁俊民博士四个人生中重要的品质:诚实、勤劳、奉献和谦虚。她指出,诚实让我们值得信赖,人生之路因而可以更平坦宽阔;勤劳让我们安于所居,乐于所业;奉献让我们永远强大并富有激情;谦虚是上帝所悦纳的品格。“我和俊民的父亲是他24小时的‘老师’。我们可以没有物质财富,但我们的孩子必须继承良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坚信,接受高等教育并且拥有道义勇气,就能获得成功的人生。”一个家庭的价值,不在于父母是否有钱,或者有没有名望,而在于家庭的凝聚力。
翁俊民博士在31岁那年吗,父亲因病去世。谢珍玲守寡39年,付出很多艰辛,也欠下很多债务。翁俊民用13年时间,替母亲偿还了所有债务。那时候他的事业刚起步,由于债务太大,他要分期偿还。
他曾说:“我一定要替妈妈还清债务!父亲过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债务,我希望母亲过世的时候,也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开这个世界。”他满怀伤感地说:“母亲所欠的金钱好还,我欠父母养育之恩的这笔债,却是永远还不清的。
父亲早逝,一生品格和观念深受母亲谢珍玲影响。母亲对翁俊民博士管教严格,当他犯错时,经常痛打一顿;并要求翁俊民博士每天上床睡觉前,一定要把脚洗干净。面对困难的经济环境,母亲自己勤俭持家,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具有商业头脑的她,也教导翁俊民如何在各样环境中寻找商机,而其中最常做的事,就是为翁弟兄祷告。
因母亲辛苦的养育和祷告,翁弟兄在攻读学士时,当同学们在享受学校假期时,他已经坐火车从泗水道雅加达、新加坡去做批发生意。就这样,翁弟兄从一个拎着小皮箱卖月饼的单帮客,到名列《富比世》印尼排行榜的富豪,从无到有,从有到富,翁弟兄一直抓住神的话,照圣经的原则孝顺父母。在母亲80大寿生日会上,贵宾看见翁弟兄看着母亲的感激敬爱神情,让人了解,原来孝顺父母,才是富有中的富有。
父亲是最好的父亲,母亲也是最好的母亲。翁俊民博士的母亲颇有商业头脑,她经常叫翁俊民出外找寻商机。母亲87岁时,还坚持工作,翁俊民说母亲可能是世界上最年长的银行经理。她每天5点半起床,6点钟去教会,9点上班,下午3点才回家。翁俊民母亲说:“我不要成为家人的负担,我要帮忙我儿子,虽然帮忙不多,我要证明我还是个有用的人。”
再多的财富都比不上上天给我这么完美的父母亲。”翁俊民感慨道,“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每天当我向母亲问安时,她时常会提醒我:“你记得吗?你爸爸以前是做脚车的。”她要我永远记得自己的出身,不要忘本。
我从父母的教育得到了经验,并用来教育我的孩子。因为良好的传统被延续,我们的儿女们也很争气。我一直认为,孩子是我最大的投资,不是国信集团。翁俊民博士说是父母亲成就今天的他,父母亲是他最敬重的人!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这世间有一种债,永远还不清,那是子女欠父母的债,因为有一种爱永远不变,那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我们一出生,这份爱,这份债,就伴随着我们。我们带给父母的,只有莫大的负担,父母的开心和难过,都是因为我们。
2021年4月份,母亲中风跌倒,从此一病不起。翁俊民博士时常亲自照顾她,看到她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心一阵阵绞痛。这一年来,他从来没有睡过好觉。母亲独立性很强,她不喜欢与人同住,不过她的家紧邻他家,晚上母亲若有任何不适,护士都会立即通知,他就会马上赶过去。
新冠疫情期间,母亲不幸也感染了冠病。感恩的是,有惊无险,经过三个星期治疗,母亲由阳转阴。后遗症是,整个人看起来加速衰退了。翁俊民博士知道,离别的日子近了。可以说,现在是见一次少一次。因此他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她,和她说话,喂她吃东西。
母亲是个女强人,她负责国信银行在印尼雅加达的一个分行,这家分行由她创立,直到病倒前,她一直都在银行做经理。她应该是世界上最老的银行经理。90岁还在工作,一共做了30年。
由于母亲太强势,让翁俊民博士以为她是不会老的,也是不会死的。由于这个错觉,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没有更多地去照顾她。她不要与家人住,也不让亲友把她当成老人来探视,为她请护士,她也不要。她说:“我习惯了一个人,所有的事情我都能做。”
由于卧床不起,她才接受了现实,知道自己没有力气了。翁俊民博士给她请了几个护士,24小时轮流照顾。这个变化也让他无比的心痛,母亲真的老了,成为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什么事都不能做了。对于母亲本人来说,这也是让她很难接受的现实,她的生命出现重大转折,不能够自食其力了。虽然有孩子在身边孝顺,她也不会喜乐,因为不能做事,她会感到无奈,认为自己成了累赘,成为别人的负担。她从来都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回忆说:“母亲生活简单而独立,对饮食毫不挑剔,她生前在教会服务之余,也照顾有需要的青少年,帮助他们念书,供应生活,甚至照顾他们的父母”。母亲先后帮助过数百名青少年,他们都是穷苦人。好人一生平安,所以上天保佑,赐她长寿,年过九十多岁。
为了随时观察母亲的状况,在母亲家中的几个房间,安装了摄像镜头。从自己房间的电视屏幕上,翁俊民博士可以看到母亲的坐卧起居。在办公室工作期间,时刻通过手机观看了解。那时的翁俊民博士感觉到很悲伤,感觉和母亲的关系已经快走到时间的尽头,恐惧感正一天天逼近。希望未来能够在天堂再见,但圣经上没有这么说。所能做的,就是把浪费的时光尽可能多地赎回来。期望上天再给他多加一些时日,让他多尽一份孝心。
翁俊民博士时常会抱着母亲,在她面前,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拥有母亲是莫大的幸福。替她染发,替她梳头,让她觉得自己永远都是美丽的。
看着她一天天衰退,让翁俊民博士的内心无比伤痛。人生是一个不断“欠债”,不断“还债”的过程,而且是要用心去偿还。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没有这种“债务关系”,那么世间也就没有了爱。
最终,在2024年7月10日,翁俊民博士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他多年来细心照料母亲的孝举有目共睹,很多媒体上做出报道。翁俊民博士透露,母亲入住加护病房后,他每天花10 小时在医院守候。早上准时探望,晚上则跟医疗团队开会,“我早晚都到床前,摸着母亲的脸庞,向她讲述家里每一个人都非常爱她”。他说。母亲卧病在床期间,他还邀请了新加坡知名传染病专科医生赴印尼为母亲看诊。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翁俊民博士生却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只是从礼教的角度来行孝,没有体现子女对父母的那份爱,而爱是永不止息的。他说,“能够在父母人生最后阶段尽孝,是我们的福气,我很感恩,没有觉得沉重或负担。”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知如此。如果我们还有机会尽孝,请不要当作是一种付出,我们没有什么付出,这是上天的给予,以赎回光阴。能够在父母人生最后阶段尽孝,是我们的福气。
最后翁俊民博士通过今年母亲节充满仍然无法释怀的心情说,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祝福母親節日快樂!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如有来世,我很希望仍然成为我母亲谢珍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