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脆弱越顺着越糟糕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思远
当身边人处于很糟糕的状态时,最好的安慰是嘘寒问暖、积极回应吗?其实不一定。有时候,如果对方深陷负面情绪和思维,甚至表现出各种心理症状时,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反而比积极关注有用。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 ——“继发性获益”,是指患者因其症状或疾病而获得的特殊益处。比如,父母长期忙于工作疏于关心孩子,孩子在班级里“吊车尾”后却得到了父母极大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会一直成绩差,因为“关注和照顾”就是他考试倒数的获益。再比如,在家里承担大量家务的妻子,癫痫发作后被免除了繁重家务,从家务中解脱就是癫痫的获益。还有更常见的,比如在一个团队中,本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其中比较脆弱、容易受打击而崩溃的人,可能会得到大家的保护,有其他人主动替其承担责任,那么只要他持续保持脆弱崩溃,就能一直获得免于担责的特权,从中获益,尽管他自己未必意识得到。
所以,有些人长期的脆弱、难过、失败、一蹶不振,很可能是身边人过度关注后的弄巧成拙。他们会下意识地抗拒从糟糕的状态里走出来,身边人则发现怎么帮、怎么劝都没有用 ,类 似“ 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外人越关注、越试图帮助,就越强化对方因该问题带来的好处,他就越不愿意恢复正常状态。大部分绵延不绝的消极状态都有继发性获益的成分,如果我们想帮助这些人,除了积极安慰,还可以适当地忽视。
第一步要先弄清楚当事人存在何种获益。深陷痛苦非常不好受,他们宁愿通过这种自损的方式来获益,意味着得到的“好处”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且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留心观察一下,每次当事人进入糟糕的状态后,他拥有了什么特权,得到了什么好处?
第二步,改变继发性获益的获益条件。减少他在糟糕的状态会获得的好处,必要时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在他处于另一些状态时给予关注和好处。比如一些孩子不存在器质性问题,但一上学就头晕,“不上学”就是“头晕”的获益。为了减少头晕这种躯体化症状,就在他头晕时不给好处,不要每次都哄他们“好的好的不去上学了”,而是置之不理,就算头晕也要去学校。另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方式给予“不上学”的好处,比如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家长布置的某些任务后,奖励他出去玩。慢慢的,孩子就会改变他获得好处的策略。
第三步,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离开糟糕状态后要面对的东西,也许是当事人没有准备好、害怕面对的,这些是其他人无法替代承担,只能由当事人独自面对的。比如,孩子不想上学是在逃避什么 、害怕什么?真正解决根本问题后,才能让当事人不需要采用躲避、拖延的方式。
当然,以上这些应对都需要我们有足够客观的视角,身为当事人的亲友,我们很可能因为主观偏差做出错误判断。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做法无效,还请及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