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 郑 莹
本报记者 王冰洁
 
全球范围内,癌症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提醒,全球近半数癌症死亡病例可归因于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危险因素研究”将目光聚焦于2010~2019 年 204 个国家的癌症死亡病例,对 23 种癌症、34 个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近 10 年间,可归因于危险因素的癌症死亡病例增加了 20.4%。
与全球癌症死亡病例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前三位分别为吸烟、饮酒、体重指数高,其次为不安全性行为、高空腹血糖、环境污染、石棉(职业暴露)、饮食缺少谷物、饮食缺少牛奶。研究人员发现,男女癌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排行有所不同。男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其次是饮酒、饮食风险和空气污染;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首位仍为吸烟(仅为男性的 1/4),第二位是不安全性行为,其次是饮食风险、体重超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表示,烟草、酒精均为一类致癌物,肥胖也已被证实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均可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在全球范围内,男性吸烟、饮酒的比例均高于女性,与研究的内容相符。消化道癌症多与饮食习惯相关,如蔬果少、加工肉类多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癌高度相关,其通过性接触传播,不安全性行为可增加感染及患癌风险;另有研究表明,血糖水平的升高与癌症发生显著相关。
郑莹强调,降低癌症死亡率,重点仍在于预防其发生。如果能把对癌症归因的认识转化为预防的话,比如降低吸烟率、饮酒率、肥胖流行程度等,可避免全球一半的癌症死亡。除了远离危险因素,郑莹提醒,有肿瘤家族史、年龄在 45岁以上、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以及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癌症,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