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营养师 曹 展
 
蛏子、花蛤、文蛤等贝类海鲜,不仅鲜美好吃,多数价格相对亲民,还是营养小宝库。整体来说,贝类营养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蛋白。大部分贝类的蛋白质含量在 7~12 克/100克,略少于鸡蛋。第二,低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含有对心血管健康、婴幼儿发育有一定好处的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和 EPA(二十碳五烯酸),所以孕期、哺乳期女性、老年人适合多吃。第三,能量比较低。多吃一点也不用担心长胖,特别适合健康饮食的需要。第四,富含多种矿物质,满足多种营养需求 。 不同品种的贝类,营养各有千秋。
补钙高手:蛏子、鲍鱼。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保护骨骼和牙齿健康,维持正常肌肉和神经功能。跟其他矿物质相比,钙最受关注,也最容易摄入不足。我们都知道牛奶可以补钙,但从钙含量上看,蛏子和鲍鱼这两种贝类不输牛奶。100 克蛏子含钙 134 毫克,能量只有 40 千卡;稍贵一点的鲍鱼,含钙高达 266 毫克,5只小鲍鱼就能轻松达到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补钾优选:竹蛏。钾能够维持血压正常,调节神经系统,保持体液平衡。竹蛏贝壳长,质薄脆,两片合抱成竹筒状。每 100 克竹蛏肉的钾含量可达 256毫克,超过大多数贝类,甚至超过许多种绿叶菜。竹蛏肉的含水量比较高,鲜嫩多汁,多吃一点也不用担心能量超标,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是性价比较高的贝类。
锌之王者:生蚝。锌在人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特别是在男性生殖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蚝是食物界的锌含量王者,一只中等大小的生蚝(含肉 50 克),就能达到成年男性一天推荐摄入量的 3 倍。因此人们提到生蚝,总会联想到“壮阳”。只是,足量的锌仅仅是维持生殖健康,并没有研究证明它可以提高性能力,更不是吃越多越好。
贝中老“铁”:蛏子。铁能够维持血液健康,缺乏时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蛏子的铁含量非常突出,高达 33.6 毫克/100 克,比著名的补铁食物——猪肝都高出许多,甚至比鸭血还高。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蛏子的铁属于易吸收的血红素铁 ,特别适合缺铁女性,不到 10 个蛏子就能满足一天的铁需求量 ,可以说是便宜、美味又高效的补铁食物。
最“镁”贝类:文蛤、毛蚶。镁是人体多种酶的激活剂,对于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供能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都起到重要作用。文蛤、毛蚶的肉,镁含量都在 70 毫克/100 克左右,与许多绿叶菜相当。
含硒大户:花蛤。硒在保护心脏健康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能提高免疫、抗肿瘤、解毒。花蛤的硒含量较高,100 克花蛤肉提供的硒就超过成年人一天的推荐摄入量。此外,花蛤的钙、铁、镁含量都不低,如此优秀的花蛤价格又非常亲民,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贝类。
需要提醒的是,贝类食物通常嘌呤含量比较高,不适合痛风和高尿酸人群。另外,贝类容易被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一定要加热熟透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