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集采惠及千万糖友
-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赵维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 于保荣
本报记者 田雨汀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有不少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胰岛素注射液价格居高不下,无论对患者个人还是医保基金来说,治疗开销都较大。近期,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本市做好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上海执行第六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至此,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开始执行胰岛素集采。
业内专家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本次集采中,市场上95%胰岛素产品中选,几乎涵盖所有常用品种,基本能满足患者多样性需求,为超千万患者减轻用药负担,带来实打实的利好。
平均降幅48%,最高达73%
在胰岛素集采前,二代胰岛素每支价格在35元到50元、三代胰岛素每支70元到240元,每位患者平均每年在胰岛素上的花费达数千元。全国每年花在胰岛素上的费用超200亿元。随着2021年11月全国胰岛素专项集中采购开启、2022年7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胰岛素集采,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据估算,胰岛素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约2.1亿支,涉及金额约170亿元,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8%,最高降幅为73%。二代胰岛素平均降幅45%左右,三代胰岛素平均降幅超50%。按胰岛素协议采购量计算,每年预计可节约费用约90亿元。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医疗机构首年填报采购量近800万支,预计可节省3亿多元。
具体来看,礼来制药的赖脯胰岛素由约68元/支,降至约19元/支;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从71.48元/支,降至19.98元/支,两款胰岛素价格降幅均超72%。
在胰岛素集采全面落地的消息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分享经历:“我妈打胰岛素已有十几年,之前价格从每支40多元涨到70多元,每天两次,一个月打3支,太贵了!以至于有时候,我妈为了省钱每天只打一次,还有一次吃了二甲双胍来降血糖。现在,她使用的胰岛素降到每支19元,真的太好了!”上海一位糖尿病患者称,自己使用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原价70多元,集采后才不到20元。
一位内分泌科医生算了笔账:“就我接诊的使用三代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原本每年要花两三千,按集采后胰岛素平均降幅48%来算,患者一年能少花差不多一半的钱。”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是全球最为流行的慢性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12月发布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2011~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至1.4亿,增幅达56%。
“第六次集采的全面落地,将为超千万需要长期或终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减轻用药负担,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起到重大推动和帮助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于保荣教授对记者说。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维纲告诉记者,目前,胰岛素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最有效的降糖药,高血糖重症患者、伴有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或病程较长、口服降糖药失效患者,都离不开胰岛素治疗。过去,在医生推荐某种胰岛素时,不少患者一听到药品价格较高,就会下意识地排斥使用,一些患者甚至会在血糖稍稳定后,自行减量或减少注射频次。集采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医生在把好药介绍给患者时更轻松了,集采能让医生更基于患者的病情需求来推荐胰岛素。不仅如此,和一些老药相比,新药能在更短时间内发挥治疗优势,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
确保供应和配送
第六批集采中选企业有11家,包括8家国内企业和3家外资企业。在本次集采中,共6个采购组报价竞争。同一组产品内,中选产品按价格从低到高分为A、B、C三个类别。报价越低的企业,在采购数量和采购次序上会被优先选择。这意味着,想要中选,企业需要尽可能压低药品价格。
不过,由于集采执行时间较短,尽管相关企业的胰岛素销量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长,但暂时无法抵消价格下降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有临床医生担忧,利润压缩后企业能否保质供应。
对此,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4月底联合印发胰岛素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要求各级医保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建立中选产品疗效反馈和评估机制,并对有关问题及时应对。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疗效评估,及时上报中选产品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7月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胰岛素中选药品,还强调企业要确保中选产品及注射用具的供应和配送,保障临床使用,并制定了针对违规企业的惩罚标准。
于保荣表示,集采挤出了药品虚高的“水分”。从医保制度改革,乃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来看,降低药品价格只是第一步。未来,药品价格将趋于合理,并探索更灵活的药品集采形式,形成政府统筹、医院自主、市场自发的良性互动局面。▲